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患病危害 > 东营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治疗
东营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治疗
随着筛查内镜等技术的普及,以及内镜仪器及耗材的更新换代,我国消化道早癌发现率逐年提高,消化道内镜下的治疗在临床上的需求急剧增加。我院消化科内镜下治疗技术早已开展,例如: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凝术、EMR、ESD等,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存率较前明显升高。下面为大家报道近期我科行内镜下结肠早癌(多发)治疗的一例手术:
患者周某,男,62岁,既往结肠癌术后病史,年10月15日因“发现结肠多发息肉3月”入院。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手术风险评估,于年10月18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所见肠道准备满意,进镜80cm至回盲部,退镜观察,阑尾口卵圆形,回盲瓣唇形,回盲部见3枚直径约0.2cm-0.4cm息肉,所见息肉分别用热活检钳电凝除下,创面见白色焦痂,无活动性出血,结肠肝曲见两枚直径约1.0cm、2.5cm息肉,给予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美兰在息肉根部黏膜下注射后,病变抬举好,圈套器圈套息肉根部电凝除下,创面用金属夹7枚封闭;距肛门40cm、30cm、20cm、17cm、12cm分见直径约0.5cm-1.0cm带蒂息肉,分别用金属夹夹闭息肉根部后,给予圈套器除下,并用圈套器头端电凝创面,无活动性出血;距肛门10cm见吻合口,部分吻合口黏膜充血、糜烂;术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未出血,术后病人清醒,安返病房。
术后病理回示:(距肛门30cm、肝曲2)锯齿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
(距肛门12cm、17cm)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距肛门20cm、40cm)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
(肝曲1)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
结肠息肉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从病理上可分为:1.腺瘤样息肉;2.炎性息肉;3.错构瘤性;4.化生性息肉及粘膜增大赘生物。息肉的治疗:有蒂者内镜下可摘除或圈套蒂切除,直径≥2cm的广基腺瘤性息肉或有癌变,多采用腹腔镜或开腹切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前者即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占据上皮层的2/3以上;后者指异型细胞占满了整个上皮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细胞没有进入黏膜层。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的前期,局部切除病变即可,术后定期复查,如发现有浸润癌成分,需要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结肠多发息肉,病理示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手术非常成功,建议患者1年内复查结肠镜,必要时再次行内镜下治疗。
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消化内科于年1月新成立单独科室,主要以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诊疗为主,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住院医师3人。先后多人次到济南、医院进修学习。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富士能电子胃肠镜、C14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在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急慢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及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建立了系统的诊治和抢救方案,重点研究方向为消化道早癌的的内镜下诊治,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已开展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等先进内镜诊疗技术和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消化道早癌、消化道息肉、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不断提高本科室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医院消化内科形成业务技术协作单位。
专业特色:
1、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肝损害等消化系统疾病。
2、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电子胃肠镜的诊断及治疗。
3、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
联系-、-
撰稿:康凯
复审:于文超〡张邵洁终审:李景丽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如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中科白殿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