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患病危害 > 胰腺癌悄悄来了
胰腺癌悄悄来了
胰腺癌因为治疗手段少、预后差而被称为癌症之王,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苹果公司CEO乔布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等知名人士,均败给了这同一个对手。
由于胰腺位置深,前面紧贴胃,所以胰腺癌极易漏诊或误诊,发现时大都已属晚期。
胰腺癌有四大异常信号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于诊断明确后一年内死亡。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患病早期,对身体的不适反应不太注意,让很多胰腺癌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把胰腺癌早期的部分症状写出来,便于患者对症,引起早期患者对身体不良反应的重视。40岁以上患者出现下列表现应高度警惕。
信号一: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可以以此作为警惕胰腺癌早期的依据。
信号二:上腹不适和疼痛。具体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一般夜间更明显。其不适感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性质较模糊患者不宜说清楚且有进行性加重现象,并逐步转为隐痛、胀痛和腰背痛,胰头癌的腹痛偏于右上腹,胰体尾癌偏于左上腹,少数人可有脐周痛。后期可有腹背痛,并且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在仰卧时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信号三:不明原因的黄疸。胰头癌多以阻塞性黄疸为最突出的症状,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且多数病人可因阻塞性黄疸而皮肤瘙痒,致遍体抓痕。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肝炎或胆囊炎、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信号四: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且药物控制不理想。
胰腺癌的易感因素遗传因素胰腺癌的发病在有家族史者是无家族史者的3-13倍,据报道,家族中有1人发病,其他家庭成员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倍,如2个人发病则升至12倍,3个人发病竟高达40倍。有研究者已碰到多起母女、父子、兄弟姐妹、祖孙三代的胰腺癌家族。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胰腺癌最为肯定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胰腺癌的风险提升2倍左右。香烟烟毒溶于水或食物中脂质过氧化物所产生的“活性氧”,可直接作用于DNA,特别是对存在有癌基因细胞的DNA破坏更明显,从而促使基因突变,发生细胞癌化而形成癌肿。不适当的饮食近年来有学者把胰腺癌发生增多归因于饮食结构不当。动物试验证明,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饲养之动物,可使动物胰腺导管细胞更新加速且对致癌物质敏感性增强。日本学者指出近年来日本胰腺癌发病率增加与日本人饮食结构欧洲化有关。即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过多。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易患胰腺癌早已为人所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发生胰腺癌者为无糖尿病病人的1倍,且有增加的趋势;也有人认为其为正常人群的2~4倍。良性胰腺肿瘤和其他器官一样,胰腺也有许多良性肿瘤。例如:浆液或黏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等,其中也可恶变为胰腺癌,尤其是黏液性乳头状瘤和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以下人群需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1.有胰腺癌家族史者;2.40岁以上,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3.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4.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专家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5.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6.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亦属癌前病变;7.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胰腺癌的“三早”预防除了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做好“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直径小于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20%-40%,而直径小于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达到67%,远高于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见肿瘤三早预防的重要意义。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首先,必须重视高危人群的监视,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者、突发糖尿病患者等都应定期体检。
其次,临床上应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如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皮肤及巩膜发黄,大便颜色变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应考虑胰腺病变的可能。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为无损伤且价格便宜,能较早的发现胰腺异常。
免责声明慈铭体检对该文章观点保持中立,不作为医疗指导。每个人宜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健养生方法。慈铭体检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