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认识 > 癌症来势凶猛,你却用ldquo假装防

癌症来势凶猛,你却用ldquo假装防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pf.39.net/bdfyy/bdfzd

点击蓝字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拍个正片就走人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上班族每年都有单位体检,却依然无法发现癌症的原因。

癌症来势凶猛,千万不要用“假装防癌”和它躲猫猫!筛查癌症一定要选择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针对不同种类的癌症,选择不同项目的检查,才能做到有效防癌!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大癌症的筛查方法:

肺癌

女性群体发病越来越高,低剂量螺旋CT医院做。

肺癌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乳腺癌

乳腺钼靶不可少

有些人认为CT是万能的,其实并非如此。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一般是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

乳腺癌筛查建议:

1.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纪提到40岁之前。2.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乳腺X线检查是乳腺筛查的标准手段,而同时乳腺超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3.此外,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会更好。

食管癌

内镜检查不可少

提到食管癌,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食管癌筛查建议: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

胃癌

胃镜检查是常规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其他方法检出率都很低。胃癌筛查建议:胃癌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肝癌

甲胎蛋白、B超常相伴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以为这样可以查出肝部问题,其实很容易漏诊。

肝癌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

2.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

3.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胰腺癌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CA等标志物升高,有条件一定要做个薄层增强CT。

胰腺癌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胰腺癌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6.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甲状腺癌

筛查不过度、防不足,不主张全民筛查。筛查重点是有肿瘤家族史、保乳后放疗等高危人群。

甲状腺癌筛查建议: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宫颈癌

HPV、TCT要分清

很多人一说检查宫颈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检查,其实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

宫颈癌筛查建议:HPV、TCT两兄弟长得有点像,但TCT的触角比HPV长多了,还能识别癌前病变,抓到霉菌、滴虫、衣原体等小鬼。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其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结直肠癌

肠镜检查最有效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往往会忽略。结直肠癌筛查建议: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移植等免疫缺陷是高危人群,B超可以早期发现,但对B超医师要求高,医院体检。

淋巴瘤筛查建议:

淋巴瘤临床体检项目包括: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③血常规。

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

目前我国总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在上升阶段,推广和实施癌症早发现和筛查项目对遏制这一趋势将起到重要作用。

预防癌症除了体检,还必须从控制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入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背景、年龄、生活方式诸多方面。虽然遗传背景受制于父母、年龄增长是自然规律皆是不可控因素,但生活方式却是绝对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且有些“生活方式”还是肿瘤发病的主要因素。

所以请记牢陈小兵博士总结的“防癌40字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控制感染疫苗优先美化环境绿水青山此外,在众多的“生活方式”中,有一项发现绝对超乎人们的想象——小时候父母经常告诫我们,一定要少吃糖,吃糖多容易“虫牙”,少喝碳酸饮料,喝多了容易胖。我们总是不以为然,然而……一项最新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的研究发现,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会直接促进肿瘤的生长。

而玉米糖浆正是可乐等含糖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这意味着,如果肠道在不知不觉中癌变,而人喝了可乐等含糖饮料,等于在间接“喂食”癌细胞,癌细胞将长得更快!

由此可见,含糖饮料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贝勒医学院、WeillCornell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每天摄取适量的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fructosecornsyrup,一种含糖饮料中主要的甜味添加剂,相当于人每天饮用12盎司的含糖饮料),会加速小鼠体内肠道肿瘤的生长。WeillCornell医学研究所Meyer癌症中心主任LewisCantley认为,依据动物模型观察到的结果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去30年含糖量高的饮料消费增加与美国25-50岁人结直肠癌患病率增加有关”了。虽然这项研究基于动物模型完成,未来势必需要在人类身上进行更多的验证,JihyeYun和团队希望,他们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于“饮用含糖饮料对健康有潜在危害”的认知,从而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同时通过揭示含糖饮料直接促进癌症生长的机制,有望研发出新的抗癌策略。除了肿瘤,含糖饮料或许还会增加死亡风险。《Circulation》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每日喝两杯以上含糖饮料或会增加早死风险,尤其是女性。这是一项维持了34年的观察性研究,共分析了38,名男性和81,名女性的数据。结果显示,含糖饮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结肠癌及乳腺癌的风险。

希望大家重视高糖的害处,为了自己和家人,还是少吃点糖吧,尤其是要远离含糖饮料!

“防癌”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仅限于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jbrs/18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