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认识 > 今年你防癌体检了吗

今年你防癌体检了吗



  作为肿瘤临床工作者,日常工作时我们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爱人平时身体很好,从不打针吃药,为什么查出来是晚期癌症?单位每年也体检啊,我们实在不能接受。”;“上个月单位刚刚体检过,B超检查正常啊,为什么现在胰腺肿瘤已经无法切除了?”……百姓对健康体检的理解确实存在不少误区。

当心踏进防癌体检误区

  首先需说明的是,肿瘤预防是一个分级体系,一级预防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高危致癌因素,提高防癌意识,“防癌于未然”,因此预防癌症发生不能仅仅依靠每年1~2次常规体检,否则你会踏入第1个误区。“平时从不打针、吃药”,那你平时有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呢?一天两包烟,一瓶酒,长期不良嗜好就会不断累积患癌风险,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①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排除消极、压抑和恐惧的心态;②坚持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并保证足够的运动量,保持健康体重;③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睡眠质量,生活有规律,不熬夜;④防止过度疲劳,维持良好的免疫力;⑤戒烟,忌酗酒,保证丰富、全面、平衡的营养,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脂肪、摄入适度高质量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日多种绿色蔬菜和水果等。

  二级预防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防癌于起始”,在此阶段,筛查体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健康体检是大多数单位的员工福利,但体检不是走形式,应由规范并具有医疗资质的单位承担,需要有经验的体检或临床医师(而不是厂医、校医、退休医务人员等)负责体格检查,需要有血生化检测的仪器设备(不是单单扎手指做人工血涂片)、必要的诊断设备,如X线机器(钼靶摄片)、B超、CT等。第2个误区是体检就是“走个形式”,体检欠全面不规范。第3个误区就是由于个人因素,害怕体检,认为只要测个血压,做个心电图就行了,害怕抽血,直肠检查(确实有不适感,但对直肠病变有检出价值)。最后一个误区就是“太过依赖体检”,医院就诊,它只是一个筛查过程,当发现可疑症状时,还医院详细检查,而且体检要和自身主观不适症状相结合,虽然体检一切正常,但确实有“胃部”、“腹部”等不适,医院查,有些疾病,体检是无法检测到的,如胰腺癌,因其解剖位置比较深,常规B超往往发现不了病变,需要薄层CT检查。

防癌体检

  随着防癌、抗癌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主动体检,其中知识分子居多,福利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等部门职工是体检的“主力军”。但仍有不少群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①退休老年人群,街道社区应该增加类似服务;②高楼大厦里的白领、金领们,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无暇顾及其他;③目前城镇和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体检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可能是医疗卫生条件受限和生活水平受限,应该为他们送去更多的关爱和服务。

谁最需要防癌体检

  通过防癌体检检出癌症或癌前病变的患者有很多,目前癌症整体诊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早期发现”的病例多了,当然这也和癌症病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体的癌症有75%是生长在表浅或容易检查的部位,但也有极难早期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不足5%。

  防癌体检适用于所有人群,原则上20岁以上的成人即可参加癌症检查,当然高危人群更要重视。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工作类型、生活习惯、特殊疾病史和家族史等,一般认为95%以上的癌症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大于女性,有不良嗜好及饮食习惯、职业疾病史、特殊疾病史(肝炎、家族性息肉病)及肿瘤家族史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气与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寿命延长等原因。我国癌症死亡率已上升到第1、2位,成为人们   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因素的轮番刺激,打破了机体防卫平衡机制,“原癌基因”就会被启动,异常的遗传特性就会产生致癌表型,经过复杂的癌变过程,最终产生肿瘤。由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胰腺癌是近期大家比较   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检查前应根据体检内容和特殊要求准备:抽血前保持空腹;育龄期妇女且过去1个月内有性行为、有怀孕可能性者,必须在检查前慎重评估:泻药的服用,X光、CT检查,乳房摄影检查,肠胃镜检查中镇静止痛药物的使用,均可能影响怀孕及妊娠。若受检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中风、帕金森氏病,以及有过癌症病史或经历过胃切除术,也需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以便针对个别情况做最佳的安排及建议。检查时注意医生提示,积极配合、主动沟通、表述身体不适情况,增加体检医师的针对性(如近期排便带血,则重点查结直肠)。体检后耐心等待结果,根据体检报告咨询医生是否需行进一步诊治。

  就胰腺癌而言,以下人群容易患此种癌症:①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者;②有胰腺癌家族史者;③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耐药者(据统计,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④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患者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此症亦属癌前病变;⑥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⑦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⑧存在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群体等。胰腺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但下述临床表现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提示作用: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痛及腰背痛,无痛性黄疸,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无理由的消瘦与乏力等。

  对临床上怀疑患有胰腺癌及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查,如B超、胰腺薄层CT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等。肿瘤标志物(如CA等)的检测与影像学结果相结合,可提高准确性,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防癌体检莫入误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高危致癌因素,提高防癌意识,让我们“防癌于未然”。

  郭小毛,教授,现任医院院长,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放疗和综合治疗。

  龙江,副教授,医学博士,现任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jbrs/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