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认识 > 春季,消化系统为啥常报警
春季,消化系统为啥常报警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由于气温变化无常,各种病毒、细菌也蠢蠢欲动,伺机侵入人体引发疾病。这一季节,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容易多发,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呢?
春季,消化系统为啥“报警”:专家介绍,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精神心理状态容易波动,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或导致旧疾复发,特别是经过节假日聚餐,人们容易不知不觉中暴饮暴食或过量饮酒,加重肠胃负担,增加了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同时,春季也是各种细菌滋生的季节,加上人们外出聚餐增多,给“病从口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消化系统疾病也相应增加。
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春季亦是胃肠薄弱时期。春季属木,木对应于人体的肝。肝木在五行中,与脾土相生相克。因此,春季当养肝健脾。而许多人由于不了解这一知识,依然频频以酒肉相加,这无形中给肝脏脾胃带来了感染的疾病隐患,同时也降低了自身免疫力,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随之来袭。
春季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防治呢?专家介绍: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其发病季节明显,春季是高发期。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次与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等也有关。相关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却消化了自身的胃肠壁和十二指肠壁,损伤胃肠黏膜组织,引发疾病。消化性溃疡属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有周期性发病、规律性上腹部疼痛的特点。多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人有饥饿痛、夜间痛的特点,进食后可缓解,并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2、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多因结石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可以初次发作,也可以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表现为突发性的右上腹部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右侧背部和肩部。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感染严重时可伴有轻度黄疸,甚至可形成坏疽或穿孔并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部脓肿。
3、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胰腺水肿,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胰腺发生坏死或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该病好发年龄为20至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常见诱因多为胆石症、暴饮、暴食等。
4、功能性消化不良由于经过节日期间暴饮暴食或进食东西过量过杂、油腻,将会大大超出胃肠道平时的消化能力,使胃肠道的负担突然加重,导致疾病。
5、胃肠型感冒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细菌的感染以及饮食的过敏反应,通常为混合性感染。此类疾病有“手口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方式,其中空气传播所占比例较少。胃肠型感冒的诱因主要来自外部,春季气温不稳,特别是冷空气易对肠胃有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在喉部着床发炎后,即会顺着唾液被吞入胃肠中引起胃肠的不适。
6、甲肝甲肝的全称是甲型肝炎,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该病起病急,多表现为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起病初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专家特别提醒市民,春季有消化性溃疡症医院就医,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盲目给自己“下药”。
重视“报警”,对症预防
说到春季消化性疾病的预防,专家认为,要密切 专家指出,消化系统疾病总的预防原则是,坚持生活规律不劳累,否则免疫力会下降;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以保护胃肠道使其正常运转;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便秘造成病菌排不出去;加强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上,患有消化性溃疡患者,要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要老拿很刺激的食物去虐待自己的肠胃。尤其要戒忌烟酒,而浓茶和咖啡也不适合消化系统较弱的人群。还应减少上餐馆的次数,降低细菌传播的风险。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规律饮食,适当锻炼,尤其要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要改变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当出现有胃肠型感冒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治疗,引起其他相关病症。同时,在治疗时做到对症下药,以区分疾病主要是由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胃肠型感冒千万不可擅自去药店买药,否则极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甚至累及到肝肾等其他脏器,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甲肝的防治,要切忌把住“病从口入”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