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治疗 > 香港问题的经济根源探析

香港问题的经济根源探析



始于今年夏天的香港“修例风波”已经逐渐演变成一场社会暴乱,这是自年9月的“占领中环”运动之后的一次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破坏力更强、国际影响力更大的一次“乱港”事件,直至今日,这场暴乱仍旧没有停息的迹象。

回顾香港自年7月1日回归以来,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的社会风波,虽然每次都有不同的触发原因,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整个社会都为此付出高额的代价,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在我们大陆普通民众的眼里,香港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印象,是我们自豪地称之为“东方之珠”的所在,但近些年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昔日闪耀在香港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步失色甚至是褪去。面对今天的结果,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香港究竟怎么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试图从经济的角度在历史中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是从理论推理还是从历史实践看,经济因素始终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香港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香港经济的腾飞起始于上世纪的60年代初,为了让大家对香港经济的增长经历有一个整体的历史认识,我们对香港自-年将近60年的GDP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进行了统计,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香港经济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是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然后呈现一个增速逐步下降的过程,一直延续至今。结合这60年来的经济环境变化和香港本身的产业结构变化,我们可以大致将香港的经济发展划分为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年香港回归后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阶段;第三阶段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延续至今的阶段。我们将分别来看这三个阶段中,香港经济究竟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一)第一阶段(-)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大打击,美国适时推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和日本经济实现了又一次的快速增长,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行业巨头都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产业分工的需求开始逐步形成,香港在这一时期,和其他三个经济体,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一起,成功抓住了这一次的产业机遇,大量承接这一时期欧美公司的产业外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香港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除少数年份外,大多数时间,其GDP名义增长率都维持在10%以上,当然,这期间也曾发生过“九龙暴动”、“第一次石油危机”等所导致的个别年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但之后会立即重返高速增长的轨道,这显示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十分强劲。

这一阶段可以被称为香港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期,由于这时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为主,这期间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接近30%,是香港有时以来的最高水平,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制造业从业人数占比达到40%左右,因此,这一时期,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从经济发展中获益良多,加上当时香港本地资本还没有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贫富差距也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正是依赖这一时期的快速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香港成为当时亚洲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与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大陆居民对香港最初的认知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部分日后跻身香港本地富豪阶层的家族,其创始人也大多是在这一时期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他们或从事实业,或从事地产业,由于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加上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的楼市经历了几次最初的繁荣,吸引了大批资本的介入。

(二)第二阶段(-)

从上图还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香港GDP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明,这一期间香港经济的增长特征是“高增长、高通胀”。上世纪70年代末,大陆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由于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禀赋上,大陆和香港之间差异巨大,香港本地资本以及一些跨国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将制造业陆续北迁至大陆的珠三角区域。相伴而来的是,香港GDP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还是维持在中高速的区域。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则出现了快速的下滑,至年香港回归之际,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由之前的20%以上下跌至6%;与此同时,以金融、旅游、贸易物流和专业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快速崛起,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也是主要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香港本地制造业的北迁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经济后果是加大了香港本地的贫富差距。其原因在于,资本阶层将其制造业北迁后,一方面,香港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减少,此外,与之前的制造业不同的是,香港本地的产业结构转型后,一部分普通居民阶层限于本身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同步提升及转变,其收入水平相对下降幅度更大。劳动力市场发生微妙变化,普通居民阶层的收入报酬上升趋缓,另一方面,资本阶层的资本收益率同时在上升,资本阶层在赚取到更多收益后,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有一部分回流至香港本地,投资于香港的房地产或股市,赚取更多的收益,这直接推动了香港地产及股市的繁荣。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这一时期,香港社会的贫富差距开始加大。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公开数据,至年,香港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大幅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而且在此后还处于持续的攀升之中。

在年香港回归三个月之后,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受此影响,年,香港GDP增长率自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基本意味着香港高增长时期的结束。

(三)第三阶段(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香港经济增长率在、年度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名义增长率为-4.73%、-1.69%,此后,香港经济增长率恢复正增长,但已经不能够再维持之前的高速趋势,此后几年多次再现负增长,期间在-年还经历了次贷危机的重大影响。

香港在历史上曾经一直奉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积极不干预”的政策,长期被外界评选为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但在近年来,受一系列外部经济环境及香港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下,香港经济陷入到低增长的状态中,同时,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香港特区政府逐渐改变了这一政策,年,梁振英先生在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经济要发展,政府就要适度有为”。也就是说,最近几年香港经济的表现不是其自然增长的结果,其中也有比以往更多的政策因素在发挥作用。

在经历了第二阶段的产业转型之后,香港经济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年,香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8.6%,在服务业中,金融、旅游、贸易物流和专业服务是其四大支柱性产业,这四大产业的年度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接近半数。但是,在这四大产业中,仅有金融服务业的行业薪酬较高,属于对就业人员教育背景及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但其创造的增加值非常有限,就业比重占比仅有6.7%,这就意味着,香港的服务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普通香港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社会的居住、消费水平相比,是十分有限的。

与此相对照,经过60余年的快速发展,香港为数较少的资本阶层却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前些日子疯传的香港十大富豪的个人财富之和占GDP的比重达到35%,这个比例远远超出其他经济体,冠绝全球。他们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资本的长期收益,而作为社会中坚稳定力量的中产阶级人数偏少。由于香港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资本阶层的主要财富来源于地产、金融及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突出特征是垄断性质的,富豪阶层所赚取的是竞争风险相对较低的垄断利润。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都显示,经济垄断一旦形成,将导致社会的竞争创新机制受到抑制,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净损失。

二、香港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从以上我们对香港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回顾中可以发现,香港的经济体系长期存在着深层次矛盾,正是这些隐藏在深处的痼疾才导致了今天香港经济的活力不再和社会动乱。如果你对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的社会及经济稍加了解,就不难发现贫富分化及社会阶层固化对一个社会的稳定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香港经济的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以低端服务业为主,香港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居住、消费水平来说较低。二是香港虽连续获评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但其产业结构以传统垄断性产业为主,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受到抑制。三是香港的住房、人力资源成本的高企导致了虚高的商业成本,对其自身的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

正是这种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使得香港社会内部的阶层固化严重,草根阶层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香港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导致的一个直接经济后果就是贫富分化严重,财富日益集中于极少数的富人之列。年,香港基尼系数达到0.,居世界首位。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一直致力于财富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的研究,年出版了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名著《21世纪资本论》,在该书中,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造成财富分化的根本力量在于rg,其中,r代表资本收益率,g代表经济增长率。作者最后呼吁,要解决财富分化及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必须从推进累进的资本税的征收做起,历史统计数据证实,资本规模越大,其收益率将会显著高于较小的资本,因此,资本税的累进制税率的设计尤其重要。

香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率逐渐放缓,也就是g逐渐变小;而随着财富的逐步积累以及金融工具的逐步丰富,借助金融杠杆等手段,资本阶层的资本收益率逐渐增加,对外界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香港房价和房租水平高企,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等,即r逐渐增大,最终使得上述不等式成立,财富分化加剧。通过考察香港包括遗产税在内的税收制度可以发现,香港做为国际上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其税率一向是比较宽松的,显著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其现行的遗产税甚至已经取消,这种宽松的税制安排与香港社会的巨大贫富分化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而财富分化的加剧,传统产业经济垄断的长期维持使得香港社会内部的阶层固化愈发严重,使得年轻人越来越不能依靠自身努力改变他们自身的命运,这种情形像极了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高老头》里所描绘的情节:小说的主人公拉斯蒂涅出身法国社会下层,从外省到巴黎学习法律,他一直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直到他遇到小说中的另一黑暗角色伏脱冷,伏脱冷向他解释,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通过学习、勤奋努力是不可能实现他的人生目标,这时他才突然“觉醒”。

财富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历史上的每个时期,在世界上的每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问题。托马斯?皮凯蒂提到:“财富分配的历史总是深受政治影响,是无法通过纯经济运行机制解释的。”香港也没有例外,造成今天这种困难的局面,虽然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层面,但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却并不是单纯地从经济层面去寻找,经济从来都没有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财富分配不平等的解决之道也不可能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就可以实现。但非常不幸的是,香港“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任何重大的社会决策都面临着层层阻力。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鉴于香港特殊的政治安排以及与大陆之间的联系,香港问题终归还是需要依靠香港自身来解决。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同制定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尽管其初衷是为了改善香港全部社会阶层的福祉,但现在来看,对香港而言,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香港的资本阶层,他们可以借助这项政策更好地投资于大陆,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但是,香港的普通居民阶层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希望可以吸取CEPA计划的一些教训,不要再次重复这种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1、《21世纪资本论》法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年9月第1版

2、金奕:《香港产业机构演进与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3、年10月17日《财经》特稿:《陈志武:破解阶层固化,香港未来大可期》

4、《港澳研究》年第2期:钟韵贺莎:《回归以来香港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无知之知的智慧

理性批评,理性赞赏。









































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jbzl/1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