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治疗 > 冬至到了,多食温,少食凉,防寒保暖动中求
冬至到了,多食温,少食凉,防寒保暖动中求
冬至节气到来,预示进入最寒冷的时候,冬至这天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因此,冬至之时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那么冬至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冬至养生的饮食起居,一起来看看。
冬至前后是进补最佳的黄金阶段,能体现“冬藏”之意,中医认为天地四时之气,春夏主疏泄,阳气发越而人气浮外;秋冬主收摄,则阳气固密而人气伏内,膏方施治,多于补益,故服用膏方最宜于秋冬,此间服用比春夏时获效更大,受益更持久。
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冬至时节的饮食需多样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叶建华/摄
冬至时还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它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其它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摄入,比如土豆、番茄、菌类、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药等。除此之外,还要适量多吃水果,猕猴桃、甘蔗、柚子、大枣、桔子、梨、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叶建华/摄
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们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另外,外出要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如果外出,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以防发生冻疮。天气寒冷时,最好还要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寒气的侵入。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在日常发现生活当中的乐趣。避免劳累过度、早睡晚起、积劳成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叶建华/摄
大家在日常起居上应有所讲究、合理调节。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养生保健专家表示,勤晒被褥可避免潮湿;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也会更加蓬松、柔软。穿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在冬装的选择上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穿脱方便,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李习鹏
主任中医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50余年,师从名医潘泽侯。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省市中西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著有学术专著4部,发表中医专业论文10余编。擅长治疗食道、溃疡病、慢性胰腺炎等。
坐诊时间
二门诊:周三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