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推荐医院 > 检验科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正式启用

检验科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正式启用



粪便常规检查作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必要检查项目。通过粪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但是一说起大便化验,大家都会露出嫌弃的表情,一坨新鲜出炉的便便直接递到你眼前让你化验,这画面不是当检验师的人都不敢想象。我院检验科新进一台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让我们来看看吧。

划重点!!!

1.项目变更:

近期检验科(体液组)中的“粪便常规”项目变更为“粪便分析”。

医生开单流程:检验科(体液组)--粪便分析--包括粪便常规、隐血试验(OB)免疫法、粪寄生虫镜检、真菌涂片检查4个项目,项目不可拆分-请全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检验科(体液组)“隐血试验”项目只适用于除粪便以外的其他标本类型,如胃液、呕吐液等。

2.正确采集样本:

打开大便收集器,你会看到有个小勺,如果大便是软的、成型的,只要取一勺放进收集器就可以了,如果大便是稀的、水样的,需要取三勺。这样,仪器做出来的结果才是最准确的。

过多的大便会堵住机器,过少的大便仪器会检测不出,请在黏液、脓血、黑色部分取材,取样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检验结果!

3.检测项目:

可检测粪便中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脂肪滴、淀粉颗粒、酵母样真菌、菌丝或霉菌、夏科-雷登结晶、寄生虫和粪便隐血等项目。另外还可以做转铁蛋白、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项目的检测,后期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陆续开展。

3.各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①细胞: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炎症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增多可能为肠炎、菌痢和过敏性肠炎等;吞噬细胞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肠炎,偶见于溃疡性肠炎;健康人便中很少见到肠粘膜上皮细胞,增多可见于结肠炎症和伪模性肠炎。

②食物残渣和结晶:脂肪滴及淀粉颗粒属于食物残渣类,正常情况下,食物经充分消化后粪便中极少见到,当消化功能减退、缺乏脂肪酶或胃蛋白酶时,可造成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泻、腹泻、慢性胰腺炎、肠蠕动功能亢进等。

正常粪便可出现磷酸盐、草酸钙等结晶;病理情况可见夏科-莱登结晶、血红色结晶,主要见于消化道出血、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等。

③病原学检查:粪便检验师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患寄生虫病时可检测到相应寄生虫体或虫卵。

健康人粪便中极少见真菌,在排除污染的情况下常见于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④隐血试验(免疫法):

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及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消化道恶性肿瘤时,隐血可持续阳性,溃疡病时呈间断阳性。

目前,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仍缺乏较好的手段,但消化道肿瘤粪便隐血检查阳性率平均为87%,因其简便、价廉、无危害、且经过大规模筛检可及时发现和处理,美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NACB)建议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1年1次或2年1次粪便隐血的筛查,可大大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

所以粪便常规体检很重要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tjyy/17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