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推荐医院 > 5年生存率仅为8,胰腺癌患者如何提高生
5年生存率仅为8,胰腺癌患者如何提高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隐匿较深,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缺乏特异性的早期检测标志物,所以临床上发现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导致胰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8%。
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或者更加深入了解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或许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率。一
最佳防守
日本胰腺协会发布的胰腺癌临床指南认为,胰腺癌危险因素会加快疾病进展。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史、基础性疾病、生活习惯三个方面。1、家族遗传史:亲属患有胰腺癌;
两位或两位以上家族成员患有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
至少一名年轻家族成员(40周岁)患过胰腺炎;
2、基础性疾病:肥胖;
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及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3、生活习惯:吸烟;
过量饮酒;
职业因素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同时,国内外多项分析研究均佐证这一观点。国内一项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超重与肥胖、胰腺癌家族史、胰腺炎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胰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新发糖尿病胰腺癌发病风险可提高4.9倍。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高危人群定期体检便是防治胰腺癌的第一道防线。二
早诊断,5年生存可达80.4%
国外研究学者曾经对例胰腺癌患者(其中例尸检)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所有病例均在诊断的黄金时期被漏诊,认为当胰腺癌肿瘤直径≤10mm且恶性程度较低时,即可被定义为早期胰腺癌。早期诊断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除了利用基因检测手段筛查高危人群,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也在提升。(图片来源:摄图网)提高早期诊断意识,包括以下3步:1
●
体征
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或者伴有上腹部不明包块、黄疸、肝脏肿大、胆囊肿大、腹水等表现。老年患者突发糖尿病,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早期仅有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中6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前都存在被误诊为胃肠疾病的病史,使得大部分患者错失诊断的黄金时间。因此,高危人群早期诊断仍建议进行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2
●
肿瘤标志物
CA是临床上最具价值的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通常以37U/ml为参考值,诊断准确性为82-90%。不过单一检测指标对进展期胰腺癌更有意义,早期诊断可联合CA、CEA等指标共同诊断,提高敏感性。microRNA对诊断早期胰腺癌更具价值,一项基于国内例胰腺癌患者及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研究显示,一组包括miR-20a、miR-21、miR-24等在内的7种microRNAs用于诊断早期胰腺癌,其阳性率达到96.2%,显著高于CA(46.2%)和CEA(30.8%),这提示着异常表达的microRNAs对国内早期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
●
影像学检查
1)超声超声是主要的普查和筛选手段,可提示胰腺包块的位置和大小、胆胰管的扩张情况、肿瘤周围主要血管情况、腹水程度、周围淋巴结状况等。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EUS-FNA)可采集组织标本,提高了早期诊断的确诊率,但是并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2)CTCT是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主要影像学依据,可以清晰的显示直径2cm的肿瘤病灶,可以体现出胰腺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不过对于直径2cm的肿瘤来说,灵敏度不如超声检查。(图片来源:摄图网)3)PET/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够单独显示胆道情况,为术前详细了解梗阻发生部位以及排除其他梗阻性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但是该检查费用昂贵,因此早期使用较少,且研究发现:胰腺癌的术前诊断EUS-FNA比PET/CT的灵敏性及准确性更高。三
及时治疗,越早越好
除了诊断讲究“早”,早治疗也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一个重要维度。相比中晚期患者,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为90%~%,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对于大部分发现较晚的患者来说,采用新辅助治疗的方式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术后积极配合其他综合治疗,也是延长生存期必不可少的步骤。1
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不可切除患者。临床上常应用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两种治疗方式:标准根治术手术时间较短,对区域淋巴结清扫较少;扩大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大,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术后复发的可能。(图片来源:摄图网)2
放、化疗
化疗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案有FOLFIRINOXD方案、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两种,适用于可耐受不良反应的患者;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可用于有厄洛替尼所致皮疹的患者;单药吉西他滨可用于耐受差的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被证实在胰头癌中可获得更好的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只要影像学提示无进展,不管CA是否下降,均应接受手术探查以争取手术切除的机会。相信未来将有更多胰腺癌患者可通过接受新辅助治疗并获得手术R0切除的机会。对于未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放疗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手段。在今年CSCO上,夏廷毅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放疗剂量的改变对胰腺癌的作用,改变了我们对放疗的。先进放疗技术和创新剂量模式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胰腺癌局控率和生存率,与外科和药物的综合治疗疗效有更多的改善,提高剂量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值得期待!3
靶向治疗
在胰腺癌患者中,约有4-7%携带BRCA体细胞突变。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上发布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维持治疗的III期研究结果,纳入名患者中,92例接受了靶向药奥拉帕利的治疗,其余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奥拉帕利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7.4个月vs3.8个月)。最新公布的NCCN指南中,同样建议该靶向药用于对BRCA基因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4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p21激活激酶1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淋巴细胞数量,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增加胰腺癌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敏感性。因此PAK1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可能会显著提高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四
坚持复查随访
(图片来源:摄图网)胰腺癌术后复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包括长期的健康指导和干预,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建议,术后2年内应每3~6个月随访1次,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及生化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及腹部CT等。
此外,还应注意辅助治疗出现的副作用与早期复发症状的鉴别,生活中出现异常血糖升高、不明原因发热、消瘦、医院诊疗。毋庸置疑,在与胰腺癌争取生存时间的战斗中,患者和医生都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应积极预防、诊断和治疗,寻找那一抹属于自己的希望曙光。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癌精准治疗的时代定会早日到来!参考文献:[1]胰腺癌诊疗的研究现状.高攀等[2]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马福林等[3]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吕翼等[4]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