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推荐医院 > 血糖管理小常识
血糖管理小常识
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健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医生和药物赐予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提高自我管理和驾驭疾病的能力,积极配合医生,把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血糖管理的相关问题。
葡萄糖血糖
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
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Glu)。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范围:
空腹:3.92~6.16mmol/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餐后:5.1~7.0mmol/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血糖的来源包括:
①食物消化、吸收
②肝内储存的糖元分解
③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
增高降低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饭后1~2小时,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注射肾上腺素后,会使得血糖暂时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妊娠、哺乳和服用降糖药后。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糖代谢异常、严重肝病、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
常见疾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年推荐标准:具有典型症状,以静脉血糖水平作依据,空腹血糖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mg/dl(11.1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若无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mg/d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或加做糖耐量试验的2小时血糖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糖尿病。若以上结果不明确,应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急性并发症,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因此,一定要学会低血糖的预防、识别和救治。当出现明显饥饿感、头晕、出冷汗、心慌、手抖、全身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应马上自测血糖(有条件时),进食糖果或含糖饮料。
血糖管理
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平日的作息、饮食、运动、用药、睡眠、情绪波动等等,都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为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生活规律
按时作息,不要熬夜,心态积极乐观,情绪稳定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焦虑失眠。
进餐规律
进餐“定时定量”,提倡“少吃多餐”,每顿七、八分饱,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口味尽量清淡,限制甜食水果,戒烟忌酒,尤其注意不要空腹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如果实在推托不了,可少量饮用啤酒或红酒,同时要相应减少当餐主食,以防热量摄入超标。
血糖指数金字塔
食物的血糖指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食物中糖的类型(如葡萄糖和果糖)、糖的构成(如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食物的物理性状和烹调加工(如淀粉的糊化程度、颗粒大小)、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如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酸度等)。
其中,食物淀粉的物理状态和烹调加工是影响GI的最重要因素。一般食物中果糖含量高时,GI值偏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时,GI值偏低;高脂肪、高蛋白、酸性食物能降低胃的排空能力,减少淀粉胶化,通常也有低的GI值,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所需要的是低脂肪、低血糖指数的食物,任何类型的高脂肪食物不管其GI的高低,都仍然应该限制食用。
运动规律
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快走、慢跑、游泳、跳舞、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宜选在饭后1小时,每次运动时间掌握在30~60分钟,每周不低于5次;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宜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不宜做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因可导致血糖升高。
用药规律
要严格按医嘱规律用药,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或随意停药,药物用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例如,格列奈类餐前即服,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使用胰岛素或GLP-1的患者,注射后要及时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同时注意经常轮换注射部位。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