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推荐医院 > 名中医治疗五十一种疾病的用药心得第六期
名中医治疗五十一种疾病的用药心得第六期
小编在此感谢大家的打赏,还望各位细心体会文中的总结,这次是第五期,后面还有哦!
慢性阻塞性肺病
1、葶苈子,此病虚实夹杂,实证中痰占主要位置,尤以发作期为显,痰的形成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肺不布津,津凝为痰,脾不运湿,湿聚为痰,肾不化水,水凝为痰,治疗时根据脉证调补3脏,肺为贮痰之器,因痰才导致肺气阻塞,故通肺气,祛痰为先,针对寒痰热痰,在支气管哮喘中提及过,不再赘述,针对痰多症状,我最喜用葶苈子,它泻肺行痰水,我每用15g于方中,多在用药第2日获效,无不良反应,若无此药,效果较慢。
2、瓜蒌,川贝,对燥痰,热痰见痰少不易咳出,我喜用此2药,川贝润肺化痰,其力非小,清肺金而不败胃,瓜蒌善于宽胸化痰,润肠通便,使腑气通,肺得宣。我多与沙参,麦冬等同用。
3、厚朴,痰阻气道,气机不利,影响了肺的宣降,见胸闷,咳喘,而且气滞也可加重痰湿阻肺,故需要一味能够行气滞的药,我喜用厚朴,它燥湿化痰,行气消涨,能治胸闷,尤其行气效果很好。
4、地龙,痰阻于肺,加之肺气郁闭,势必滞血为瘀,瘀停肺络,使肺络受损,又影响到肺朝百脉,本病后期肺泡毛细血管受膨胀的肺泡挤压,从而使肺泡的毛细血管明显减少而血流不畅,同时低氧血症,CO2潴留,体循环瘀血等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些全部属于瘀血,故此病活血很重要,地龙归肺经,能活血通肺络,改善并重建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又能扩张支气管而平喘,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如有必要,需加穿山甲,橘络等。
5、麻黄,射干,化痰止咳平喘药中,此2药组合效果很好,麻黄平喘扩支气管,射干降气消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用于急性,发作期属热的,与重剂蚤休,鱼腥草(各30到50g)伍用,效果极其显著(4药缺一不可)。
6、熟地,淫羊藿,五味子,久病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见虚喘,又冬季多发,多见于阳气不足。肾主藏精,精化肾气,肾气充足则摄纳有权,故若补肾之阳气来纳气平喘,必先补肾精,熟地后下取其浊药清投,再加淫羊藿则可使阳出有根,效果持久,若无补肾精的熟地,功效难以持久,五味子则功专敛肺纳气止咳平喘。
此病发作期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缓解期则以补肺脾肾为主,肺(卫表)得补则邪气难寝,我喜用黄芪,脾得补(培土生金)则肺金得健,痰源得除,我喜用大剂量山药(g),若为阳虚湿盛者则易白术,肾得补则一身之元气旺,诸虚损得以渐愈,我喜用紫河车。
胃下垂
1、黄芪,枳实,此病多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脾虚升清无力,胃虚降浊无力,故应脾胃同治,使清升浊降,各归其道,因虚为主,又见下垂,故多用升清,少用降浊,大量黄芪补中气,使清阳得升,小量枳实主降浊,因剂量颇小(10g以下),又有大量扶正之品,不会伤正,反而会和胃消涨止痛,强胃肌,待升降得调,气机自能畅达,为提升胃体,特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添加升麻,柴胡,当归等。另外,此病与胃的韧带松弛有关,韧带属筋,为肝所主,黄芪善于补肝,重用黄芪的另一原因也在这里。
2、山药,肉桂,胃属阳明为阳土,得阴则安,得降则和,胃阴不足则胃不降浊,且胃液失权,胃阳不足则胃动力不足,且消化不良,从而显示一派虚陷之象,山药滋脾阴而养胃阴,肉桂补真火而助胃阳,胃之气血阴阳得补则必强健,虚陷之势自然得以解除。
3、鸡内金,病人进食后,多见脘腹坠涨,嗳气等,足见胃功能之薄弱,故消食健胃不可缺少,我喜用鸡内金和山楂,它们可以加速胃内排气排空,促进消化,这种治法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对疾病的痊愈也有很大的意义。
4、蒲公英,黄连,此病常伴有胃炎,可见湿热之象,故以我最喜用的蒲公英和黄连来清热解毒,厚胃降浊,待邪去正安,气机方可升降自如。
对我来讲,此病的治疗用药原则有4,第一,升清降浊调气机,第二,补气血阴阳疗虚陷,第三,健胃消食促胃排空,第四,若有邪气,必先祛邪,这4个原则在我用药时全部受到重视,可以说缺一不可。
习惯性便秘
1、生白术,习惯性便秘并非热盛或寒极等引起,我一般不主张用硝,黄之类,硝黄骏下耗气伤阴,不适用习惯性便秘,一般我多从气虚津少考虑用药,尽量避免辛燥,少用利湿,收涩等品,脾虚不能为胃行津,肠道失润,又气虚升降无力,肠道传到滞涩,生白术质润,补脾力胜,使津能布肠润肠,又能使肠道运行有力,临床以此药60g为君,效果的确显著。
2、玄参,阴虚燥热伴便秘,我首选玄参,它善于养阴生津,虽无通便之功,但能增液,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养阴润燥,增水行舟方为治本之法,我常以生地等为伍来增强疗效。
3、肉苁蓉,阳虚精血不足见便秘者,我喜用肉苁蓉,它温而不燥,能补肝肾精血,润肠胃燥结,常与锁阳同用,若病人无阳虚,则以之为次,用于方药中,阳主动,温阳可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故为必选。
4、瓜蒌,杏仁,便秘严重可见气逆喘急,此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故,肺失宣降与大肠不通常常相互影响,所以治疗便秘,从肺论治亦为可取,瓜蒌,杏仁均可宣肺宽胸,润肠通便,此2药可同时解决肺与大肠的问题,也是我治疗此病的常用药。
以上4法我多数同时运用,白术补脾,脾健则肠运,配杏仁等开肺布气以濡润,配玄参等养阴生津以润燥,配肉苁蓉等益肾填精以生气,气旺则鼓动,津生则燥除,再与其它润肠之品润通,岂有不愈之理。此病也需要治养结合,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养成定时登厕的习惯,当条件反射弧形成后,大肠的蠕动会在相应的时间加强,对排便十分有利,建议没有便秘的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看到现今中医势力远远低于西医,最主要的是很多疾病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这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但作为善于治疗慢性病的中医来讲,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我所发之贴基本全是西医认为的难治病,真心希望广大中医朋友能够齐心合力,为我们国医的发展多做贡献,本人不才,所发经验对初入医学的朋友可以起到一点借鉴作用,但对中医高手来讲,可能就错误百出了,发贴也希望能得到指正批评,使治疗方案更加完善,让所有看贴朋友都获益。
功血(崩漏)
1、黄芪,本病多本虚标实,虚在肾虚乏源,脾虚不统,冲任不固等,实在血热妄行,瘀血阻滞等,黄芪则补脾益气,升举清阳,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另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重用之。
2、阿胶,当归,阿胶善于补血养阴止血,当归善于补血活血,此2药为我治疗此病的常用药,女子属阴,以血为用,当归,阿胶在黄芪等补气药的协同下,可气血相互化生,相互增力,共同濡养五脏。
3、桑叶,血余炭,对血热妄行伴有瘀血的,过用寒凉容易加重瘀血,过用化瘀又犯虚虚之诫,我一般多选此2药,桑叶可养阴凉血,润络止血,在紫癜贴中提及过,血余炭亦可养阴,化瘀,有人补人之妙,也有止血不留瘀之妙,实为最佳选择,多与仙鹤草,三七等止血活血又善补虚之品合用,此几味药为我最常用之品,个人感觉效果显著,从不以其他药代替,个别出血较重者加乌贼骨,地榆炭,用于数十例病人,未见无效者。
4、山芋肉,五味子,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见崩漏,补肾为治本之法,与乳腺增生贴中基本一致,仍为阴阳双补,阴虚重用六味或二至,阳虚重用菟鹿或艾附,然固摄敛冲,我一般选山芋肉,五味子,此2药补涩同治,对肝肾不足,固摄无力效果皆显著。
此病一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漏症标本兼顾,虽说辩证准确,下药自会获效,然而选药却非易事,因为此病病机虚实夹杂,有时寒热共存,用药时可能会顾此失彼或变生它症,这需要有很扎实的中医基础和经验,然而我在选药时用的大多是不偏不烈,善治兼证的药,故较少犯难,但在辩证上还是以准确无误为好。
卵巢囊肿(水性)
1、肉桂,此病寒邪与营卫搏结,气血周流滞涩,与垢秽之气交并,形成恶肉,说明它与寒邪,气滞,痰瘀,湿毒等有关,又张景岳说:壮盛之人无积,虚人则有积,说明此病也与虚有关,临床所见,其实,多为阴邪,其虚,多为阳虚,故常用肉桂补命门之火,使离空当照,阴消霾散。
2、海藻,甘草,中医之名为肠蕈,是恶肉,属瘤的范畴,治疗自然少不了消痰祛瘀,软坚散结之品,海藻为瘿瘤要药,又善化痰水,故多用之,药理学证实,它能使卵巢增厚之包膜软解,有促进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的作用。《得配本草》中记载: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与反药甘草同用,可增强软坚散结之功,这已经被许多医家所共识,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体质允许,我都会2药合用,体虚太过则只用海藻一味,我多与白芥子,半夏等伍用,结合活血药起到化痰瘀作用。
3、乌药,乌药善于行下焦气滞,并温肾散寒,对此病的气滞,寒邪,水湿的祛除等特别适宜,为标本兼顾之品,是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
4、桔梗,苍术,囊肿内液体为水湿之邪,故水湿之患亦须清除,水湿为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故用桔梗宣肺布气化水,苍术健脾利湿化水,以及肉桂温肾蒸化水湿,大量车前子直接利水,多方位治疗使水湿之邪速退。
5、升麻,黄芪,此病与毒邪有关,西医有的认为与慢性隐性炎症有关,有的认为与体内酸性环境有关,这些都归属毒邪,升麻善于解毒,黄芪善于补气托毒,针对慢性病,它们恰恰是扶正祛邪组合,另外对于水湿之患,它们又可以升清阳,起到气升则水降的妙用,从而利水。
本病虚实夹杂,一般多用攻补兼施,然而辨证论治仍要再罗嗦一遍,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或者疏肝理气为主,或者清热解毒为主,或者软坚散结为主,或者温阳散寒为主,或者补血活血为主等等等等,见是症而用是药,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也是所有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尿道综合证
1、虎杖,湿热毒邪乘虚而入,蕴结尿道,见尿急尿频尿痛等症,虎杖善于清热解毒利湿,湿热蕴结日久,必有络气不和,气血凝滞,而尿路久久不畅,虎杖又能活血祛瘀,我多与琥珀,土茯苓等为伍祛其邪。
2、升麻,柴胡,五倍子,小便不利,滴沥不爽,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也与肝的疏泄与肾的封藏失调有关,升麻,柴胡疏肝气上行,五倍子敛肾气下走,一升一降,一疏一敛,使动静结合,气机调畅,肝肾功能失调得以纠正。
3、黄芪,枳实,此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雌激素减少从而使尿道口括约肌功能减退,严重时可以尿失禁,中医认为脾虚升提无力,可见尿频尿失禁,脾主肌肉,脾虚则尿道口括约肌功能减退,这些都与西医理论不谋而合,从脾论治,我选大量黄芪与小量枳实来调脾之气机,疗脾之下陷,使脾健而升提有力,使尿道口括约肌舒缩有力,从而消除症状。
4、桑螵蛸,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且肾失封藏,亦可使小便失常久久不愈,桑螵蛸可以温补肾阳,化膀胱气,又善固摄,多与淫羊藿,菟丝子,五味子等伍用。刚刚提过此病多见中老年女性,与雌激素分泌不足有关,我一般就是按补肾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而且还是那种阴阳调补法,以前说过很多遍了,不赘述了。
此病为内脏痿病类疾病,故治疗多以补法为主,然祛邪也很重要,补不祛邪,易助湿热,敛不疏利,易闭门流寇,清热太过,则伤阳气,利湿太过,又易伤阴,治疗时需要考虑周全,用药面面俱到,方可解决诸多矛盾问题。
痛经
1、艾叶,小茴香,经期冒雨或贪凉,使寒客胞中,另外,阳虚体质,阴寒内盛,这些都可导致血行凝滞,而致痛经,西医认为有的女性子宫受前列腺素等刺激而过度收缩,压迫血管导致缺血,即发生痛经,这与寒主收引,主痛的认识基本一致,艾叶,小茴香可以入下焦,暖肝肾,散宫寒,效果比较稳捷,我多加用肉桂,紫石英等增强散寒之力。
2、黄芪,当归,各种原因引起了气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痛经,另外,气虚运血无力,亦可至淤,黄芪补气助血行,当归补血活血,故多用之。
3、菟丝子,肝肾不足故精血亏虚,经后精血更虚,胞宫失养,发生痛经,菟丝子补肝肾善填精,阴阳并补,偏于补阳,为我治疗女科肾虚证的常用药。其实针对虚性痛经,我一般都是气血肝肾同补的,因为气血精可以相互化生,临证根据病情,所补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贫血引起痛经,加用阿胶重补血等等等等。
4、柴胡,元胡,肝以血为本,气为用,藏血养其体,疏泄遂其用,若情志郁闷导致肝失疏泄,势必导致气血瘀滞冲任,发生痛经,疏肝理气,我首选柴胡,元胡,柴胡为疏肝要药,元胡更善理气活血止痛,常与香附,川芎等伍用。
5、乳没,全蝎,所谓不通则痛,不论从疼痛性质,还是月经血块上看,瘀血指证再明显不过,故活血化瘀成了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乳没2药相需为用,善行气血,用于此病,颇为适合,全蝎善于攻凝通络,祛风止痛,此处用全蝎的另一用意是取其善解痉挛之意,它可以使子宫过度收缩的现象快速得以缓解。
临床所见,阳虚体质受凉引发痛经最为多见,多数属于阳虚寒凝,气滞血瘀,尚有继发性痛经,多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有关,治疗当然要针对原发病,用药多在月经前一周至月经第2日,周期性治疗,顽固性痛经或虚性痛经则按疗程不间断服用,有些常用药如红花,细辛,桂枝,龙胆草,牛膝等都有其优势所在,篇幅关系不一一介绍。
慢性胰腺炎
1、栀子,暴饮暴食或过度饮酒,使脾胃湿热熏蒸化火,发为胰胀,即胰腺炎,栀子清三焦火,入气分则清热化火,入血分则凉血行血,对湿热毒瘀的清除效果很好,药理学证明它能纠正胰腺水肿,充血,减轻胰腺的病理损害,多与二花,蒲公英,红藤等伍用,以清湿热毒邪。
2、山楂,胰为消化器官,受病日久必然壅塞,故以山楂通化之,病人多腹胀痛,粪臭,此为腑气不通,饮食停滞之象,山楂善于消导,还有,病人可见腹泻油状物,即为脂肪泻,山楂善于消化肉食,故作此病必用药。
3、蒲黄,五灵脂,邪毒内蕴,胰络受损,必有瘀滞,活血之品,我最喜用此2药,蒲黄活血消淤,导淤化结,五灵脂活血散血,降浊止痛,慢性胰腺炎多为痰瘀交阻,宿食不消,浊气壅塞,而见脘腹胀痛,此2药恰中病机,它们可以使腹中痰瘀得消,宿食得降,浊气下趋,胀痛得消,与山楂伍用,更能疏利胰管,消除脂类堆积,对于慢性病来讲,要比大黄实用的多。
4、柴胡,枳壳,此病急性发作多属肝胆脾胃湿热,缓解期多属脾虚血瘀,有湿热瘀毒等邪滞留,气机怎能调和,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调和气机,对腹胀痛明显病人加用元胡,木香等,同时此2药可以利胆,因为此病有很多与胆囊炎关系密切。当气机得畅,则瘀血易祛,湿热易退,浊气易降,诸症易消。
因饮酒而发者,加葛根来解酒毒,制止酒精毒对胰腺的损害,胆囊病引发者,加蒲公英,郁金等来消炎利胆,胰动脉硬化或血栓引起者,加赤芍,海藻等活血软坚通络,等等等等,抓准病因病机是治愈疾病的首要条件,在抓病因病机的时候参考西医的病因病机,可以使用药思路更加明确精准,但有个前提,辩证为主,参西为辅。
慢性腹泻
1、车前子,乌梅,腹泻日久清稀,我多用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用乌梅敛肠止泻防其脱,利水与涩肠为治标之法,腹泻日久,必有阴津耗损,用车前子利小便恐有加重阴津耗损之嫌,而出现口干渴症状,乌梅不仅可以涩肠止泻,还可以生津止渴,故2药多合用,以相互取长补短,并协同增强疗效。
2、白芥子,慢性肠炎大便有粘液,腹痛,时泻时止,痰也,此痰非白芥子搜利不能除,大便有不消化食物,食积也,可用山楂消之化之,腹胀纳呆,口腻喜卧,湿阻也,厚朴燥之行之等等等等,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可令人泻,实者泻之,通因通用亦为治泻之法。
3、补骨脂,命门火衰而阴寒内盛,五更时阳气未复,阴寒盛极,令人洞泻不止,此为五更泻,补骨脂温补脾肾,釜底加薪,使水谷腐熟,从而泄泻自止;肾开窍于2阴,肾虚不固见泄泻可用五味子补之敛之,脾虚用白术等等等等,泄泻因虚而起者,补法为其治也。
4、防风,升麻,受风感邪,引发腹泻,自当散其邪,另外此2药性升,有升清阳之气功能,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泻,脾虚下陷以此2药升提亦为治泻之法,风药属阳,性能胜湿,如地上沼泽,风之即干,用于风邪湿邪引起的泄泻,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枳实,葛根,有的病人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此多为脾虚不运,气滞湿阻,脾虚湿盛则泻,脾呆气滞则秘,故需要以四君子补脾助运,配葛根,枳实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同时,泻得葛根则止,秘得枳实则通。
6、白术,白芍,有的病人因情志引发,为肝旺乘脾,属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多,治疗自当以痛泻药方抑木扶土,然当脾虚渐愈后,需要酌情递减白芍用量,可使柔肝不碍脾而肝脾调和。
治泻之法众多,以上提及只是随想而写,并不全面,比如脏寒兼有湿热之邪者用乌梅丸加减就没有写,当然还有很多,临证需要针对病机,视新病久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此贴内容可能均为常识,但也是我一直喜用的方法,见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