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推荐医院 > 得了鼻咽癌幸运的是他找对了医院
得了鼻咽癌幸运的是他找对了医院
吴某,男性,今年53岁,因“鼻咽癌”于年11月23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三十三病区。经过两个周期的化疗后,吴某左侧颈部肿块已明显缩小。这对于原本准备在家等“死”的他来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医院找到好医生是他的幸运啊!
年4月的某一天,吴某无意中发现自己左侧颈部有一肿块,当时约2cm×3cm大小。医院就诊,查鼻内镜提示“鼻咽部新生物”。由于吴某是农保,在门诊看病不能报销,于是他就回到当地卫生院治疗。经半个月的“消炎治疗”后自觉肿块有缩小,医院就诊。
8月开始,吴某出现少量血涕,但未引起重视。直到10月,他自觉左侧颈部肿块明显增大伴胀痛不适,于10月26医院,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后诊断为“鼻咽部占位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接诊医生告诉他“不能手术”,建医院就诊。
吴某一听“不能手术”,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于是就在家等“死”。想不到肿块越来越大,疼痛令他寝食不安。吴某的儿子于11月23日带着就医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咨询,在楼下恰遇穿着白大褂的张琦副主任医师路过,于是热心的张医师就把他带到了三十三病区,并于当天入住该病区。
入院评估时发现吴某左侧颈部肿块巨大伴局部皮肤红肿破溃。进一步的检查后发现:鼻咽癌伴左咽旁间隙、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上颌窦、蝶窦炎,全身骨骼未见明显转移灶。诊断考虑“鼻咽癌CT3N3M1”。该病区主任谢国明主任医师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于11月26日及12月18日开始予“多西他赛mg+顺铂40mgd1-3+5FU0.75d1-5”方案化疗两周期,过程顺利,化疗后左侧颈部肿块明显缩小。见下图。
吴某于年1月5日再次入院,根据检查结果,吴某两周期化疗后鼻咽部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目前已开始根治性放疗及同步顺铂化疗。
千万不要忽略!癌症来临之前的9种信号!在癌症来临之前,身体向你发出过很多求救信号,每一次都给了你防止癌变的机会。记住!一定要懂得及时把握这些机会!以下内容整理自全人通体检。
信号1:长期疲倦、乏力
一般情况下,疲劳后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调整过来。但极度的疲倦就要引起重视了。
长期难以恢复的慢性疲劳,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使潜藏在体内的癌细胞快速生长,尤其是消化器官肿瘤,与慢性疲劳和便秘关系密切。
信号2:持续咳嗽
咳嗽很常见,但久治不愈的咳嗽要小心!很多特殊表现的咳嗽,要高度怀疑肺癌:
·顽固的刺激性干咳
·间断性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
·咳嗽伴有胸闷、气促等表现
·咳嗽伴有大量的泡沫痰
·咳嗽伴有不明原因的中低度发热等
出现了久治不愈的咳嗽,只要超过两周,用药也没有好转的病人,都建议做胸片检查,看看肺部是否有病变。
信号3:消化不良、长期烧心
烧心又叫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腹部疼痛、胃溃疡,在服用止痛、止酸药物后仍不能缓解,进食后还会出现饱胀或疼痛、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等现象。这些都是胃癌或是食道癌的早期信号。
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发生癌症的信号。
信号4:腹痛
近年来,在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中发现,2.2%病例伴有胰腺癌,这一比例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高出了近倍。
有腹痛,夜间更为严重,平卧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要小心胰腺癌。
信号5:腹胀
女性持续腹胀,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状。
腹部持续肿胀、有压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肠胃不适,出现进食困难或极易有饱腹感,持续数周不缓解,都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
信号6:腹泻、便血
便血常与痔疮混淆,但这很可能是肠癌的症状。肠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肿瘤生长在靠近肛门处,还可能出现大便变细、次数增多等症状,甚至引起大便困难。
结肠息肉也容易引起大便出血,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应该定期做结肠镜检查,其目的是及早发现息肉是否出现了恶变。
信号7:反复口腔溃疡
癌症协会指出,吸烟者要特别注意口腔及舌头上出现的白色斑块,这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黏膜白斑病。
口腔黏膜上(包括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要警惕白塞氏病甚或口腔癌。
信号8:持续发热
发热一般不是由严重疾病引起的,但如果经过了常规治疗却一直没有退热,就要注意了。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调节机制,白血病、淋巴瘤等许多癌症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身体为了对抗这种问题,就可能表现为持续发热。
信号9:血尿
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尿液偏黄并带有血色,很多人便以为是“上火”了。殊不知,这是膀胱癌的危险信号。
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膀胱癌,良性的肿瘤非常罕见,但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表现为无痛性、肉眼可见的血尿。患者容易因为没有疼痛等不适而掉以轻心,结果耽误了诊疗。
(来源:三十三病区作者:董明芬、陈科、沈燕萍)
往期精彩回顾重磅消息!鄞医名医门诊开诊啦!
鄞医创“疼痛日记”治女性乳腺疼痛
患者全身“换血”6次14天创生命奇迹
他们说,曾经感受过疾病的痛苦,更能帮到求医者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