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诱发病因 > 胡珂柴胡类方剂临床运用讲座PPT整

胡珂柴胡类方剂临床运用讲座PPT整



胡珂《柴胡类方剂临床运用》讲座PPT稿整理

(.10.30医院红谷滩新院)

.10.31晚夏华琰整理

一、小柴胡汤—仲景用法之《伤寒论》

1.少阳本证(胆火内郁):96、97、

2.三阳合病,偏重少阳:99

3.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兼少阳邪郁:

4.误下后柴胡证仍在:

5.少阳阳明合病偏少阳证:、

6.少阳阳明合病先解少阳后解阳明:、

7.阳微结:

8.热入血室:

9.伤寒差后复发热:

10.厥阴转出少阳:

二、小柴胡汤—仲景用法之《金匮要略》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15:治疗少阳(杂病)邪热(含胆热)迫胃呕吐证。——呕而发热(可自觉有热,体温不高)。

2.《黄疸病脉证治》21:治疗黄疸兼肝胃不和证——黄疸兼腹痛、呕吐。

三、小柴胡汤——仲景加减法

1.胸中烦而不呕:邪热扰心较著,胃气尚和—去人参(免甘壅留邪),

不呕—去半夏,加栝楼实清心除烦。

2.胁下痞硬:少阳经气郁滞较甚—去大枣(甘壅滞气)加牡蛎(软坚散结,消滞除痞)

3.腹中痛:木郁犯土而脾络不和—去黄芩(苦寒伤中),加芍药(柔肝缓急,和络止痛)

4.小便不利、心下悸:三焦决渎失常而水饮留滞—去黄芩(苦寒),加茯苓(甘淡利水宁心)

5.渴:邪热伤津较著—去半夏(温燥),加重人参(益气生津),加瓜蒌根(清热生津)

6.不渴、外有微热:太阳表邪未除—去人参(甘壅滞邪),加桂枝(并温覆微汗以解表)

7.咳:寒饮犯肺—干姜易生姜(温中化饮),去人参、大枣(防恋邪留患),加五味子(敛肺止咳)。

四、小柴胡汤-经验用法

1.少阳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主决断,主枢机,与风木之脏厥阴肝相表里,三焦为水火气的运行通道

2.少阳有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生水、生饮,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的特点

3.陈瑞春陈老认为,小柴胡汤具有调和表里(内外),调和上下,调和气血,调和营卫,调和寒热(阴阳),调和肝胆,调和脾胃的功效。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

五、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虚人感冒(一)

1.《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小柴胡汤主之”。江尔逊江老认为此段经文所述与虚人外感的病机正相符合,正虚不任辛散发汗,以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将太阳之邪转枢外出。江老经验,小柴胡汤疗效优于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通常治疗气虚感冒的方剂。

2.《灵枢·本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其义为三焦与体表之腠理、毫毛相通,三焦之气可运行至皮毛。三焦为气机运行的通道,隶属少阳(手少阳三焦经络属三焦)。少阳为枢,肺主皮毛。少阳枢机畅达与上焦肺气宣降,腠理皮毛达邪密切相关。

3.《伤寒论》条“……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陈老认为这段经文反映了服用小柴胡汤后的治疗效应,则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三焦既是气的运行通道,又是水的运行通道,三焦气机调畅,则水液运行,达到津液得下的效应。

从以上经文中可以看出,治疗体虚外感证,可通过转枢少阳,调畅三焦,疏利气机,使欲入里之邪外达皮毛而解。

所谓虚人,包括身体素虚、产后、年老、小儿、反复外感、常用抗生素及寒凉中成药等人群。病人虚象的临床症状可以不很明显,但脉象多或多或少有虚意,如偏细、偏软,而非浮而任按之偏实脉。

六、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虚人感冒(二)

1.外感邪气虽有风、寒、热、暑、燥、湿等六淫之别,但以风寒最为多见,或为外寒里热证。

(1)可据邪气的轻重选加防风、荆芥、苏叶等辛温发散;方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扶正达邪,且大枣养营以滋汗源,不可因有热、有邪,或药肆不备鲜药而去之不用;

(2)郁热甚者,可加连翘,其性虽寒,但质清上行外达故不碍邪;

(3)虚象不明显者,可去人参之甘温壅滞;

(4)阴亏津伤者,可改用南沙参清热凉润;

(5)外邪轻,或外感后期余邪未尽者,单用小柴胡汤,甚至市售小柴胡颗粒即可取效。

2.举隅:

(1)曾治1例少年,反复扁桃腺发炎发热(基本上1-2月一发),非静滴抗生素数日不能控制,以小柴胡汤加味调治2月左右,痊愈未发。

(2)妇女经期外感,包括外感病期间月经来潮、经期患外感、月经初净患外感。经期血室空虚,外邪易乘虚侵入,与血相结,也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可加茜草、丹皮、赤芍等凉血止血。

七、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外感咳嗽

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三焦,转达枢机,一是扶正达邪,二可透达太阳表邪,三可宣畅上焦肺气,达到治疗外感咳嗽的目的。

2.患者或反复发病,或中西多法治疗少效,或迁延数十日甚至数月不愈,或虽属新病,但旧疾、症状、舌脉或多或少兼有虚象。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虚象轻者,可去人参之碍邪,加仙鹤草(脱力草)20-30g补虚镇咳;杏仁、桔梗、白前、紫菀宣降肺气;防风辛散驱邪。

3.本人治疗外感咳嗽用小柴胡汤加减,多于用其他治法;或用其他治法如辛散外邪,宣降肺气未效,改用小柴胡法获效。

八、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肝胆脾胃病(一)

1.小柴胡汤既能调和肝胆,又能调和脾胃,是一张肝胆脾胃同调的好方子。

肝炎不论急慢性,多有肝胆脾胃湿热病机,尤其是急性者。

陈老经验,湿热为主者,小柴胡汤去甘温助热,壅补碍邪的参、姜、枣,用生甘草,加郁金、青皮;转氨酶高选加白马骨、白花蛇舌草、垂盆草草、忍冬藤;湿热明显,合甘露消毒丹;黄疸者,根据湿热的轻重合用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茵陈蒿汤、温胆汤。

2.慢性肝炎表现为肝郁脾虚,气血郁滞,湿热蕴结的多见,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去生姜、大枣,加郁金、青皮、谷芽、麦芽、鸡内金,脾虚甚加山药、扁豆,甚至黄芪;血虚加当归;瘀血加丹参,陈老一贯反对用土鳖虫、桃仁、三棱、莪术等峻猛破血伤正。

3.胆石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证属肝郁脾虚,兼有湿热者也不少见,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

九、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肝胆脾胃病(一)

1.导致脾胃病的病机虽多,临床辩证分型也不少,但多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病机杂合,成为复合病机,其中尤以肝郁脾虚为多见,并因之引起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肝胆郁热,脾胃湿热。

2.小柴胡汤疏利肝胆(柴胡),健脾(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胃(半夏、生姜),清解郁热(黄芩),清化湿热(黄芩)最为合拍。合用四逆散则更佳,取方中枳壳或枳实理气宽中,消痞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3.辩证加减:

(1)胃痛:(疏肝理气止痛)——香附、八月札、九香虫、青皮、郁金、川楝子、延胡;

(和胃理气止痛)——乌药、甘松、佛手、香橼皮、木香。

(2)痞满:陈皮、厚朴、乌药、佛手、香橼皮、木香、甘松、槟榔。

(3)呕吐:黄连(热甚);竹茹(胃热、痰热);白蔻仁、陈皮(湿浊、痰浊);代赭石、

旋复花(呕甚)。

(4)嗳气:陈皮、柿蒂、沉香、厚朴、半夏、竹茹、枇杷叶。

(5)反酸:吴茱萸、黄连;龙胆草、牡蛎;小剂量大黄、乌贼骨。

(6)泄泻:临床多见寒热夹杂,上(胃)热下(脾)寒,合半夏泻心汤。

(7)腹痛:香附、枳实、乌药、川楝子、沉香、槟榔。

十、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失眠(一)

1.《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2.《灵枢·邪客》:“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此处的“阴虚”是指卫气不入于体内,而体内(阴)阳气不足(虚),而非阴液亏虚。

3.卫气循经而行,白天行于阳经(体表),夜行于阴经(脏腑),白天寤,夜间寐,“卫出于阳则寤,卫入于阴则寐”。睡眠与营卫关系密切,其关键是卫气运行,卫气运行调畅,则营卫和谐。张景岳说“营卫既是气血。”故营卫、气血、阴阳,分之为三,合论实一,换言之,营卫既是气血,气血既是阴阳。治疗失眠当调和营卫,实是调和阴阳,使阴阳相交。

4.失眠病因虽多,但总属阴阳失调,阳不交阴。尤其现代人多工作、生活节奏较快,起居无常,压力较大,情绪紧张,所愿不遂,易致肝胆气郁,少阳枢机不运,气血运行紊乱,表里开合失度,阳气不得入于阴,因而营卫失谐,阴阳不交。

5.小柴胡汤疏利肝胆,运转枢机,调和营卫,调畅气血,调配阴阳。

十一、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失眠(二)

1.《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三焦气水运行不畅,水谷不运,化生湿浊,津液凝结,酿生痰浊,阻滞中焦,影响胃气和降。

2.阳明是由阳入阴之当口,阳明经是由阳入阴之最后两条经脉(手、足)。阳明包括胃、大肠(《灵枢·本枢》“大小肠皆属于胃”)。胃腑有痰湿邪气蕴结,则其所属足阳明胃经阻滞,手阳明大肠经亦不通畅,胃肠不和,(《灵枢?平人绝谷》曰:“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故气得上下”)也即“厥气(痰湿邪气)客于五脏六腑(肠胃)”,则卫气不能由阳入阴而不寐。半夏化痰和胃,祛阳明痰浊、湿浊;半夏又能调和阴阳,使阴阳交合。

3.营卫气血不足,卫气也不能正常由阳入阴而营卫交合。营卫均为水谷所化,水谷精微出于中焦脾胃,故脾胃不和则营卫不易调和,调营卫就须调脾胃。小柴胡汤既能调和脾胃,恢复脾胃升降、纳化,又可调理肝胆,疏利气机,肝胆气和,脾胃安谧,营卫化生。人参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生晒参(白参)不温不凉,药性平和,最为合适。

十二、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口苦

1.口苦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属肝胆郁热为患,尤其是早晨口苦。

2.小柴胡汤中柴胡疏利肝胆,黄芩清泄肝胆,治疗口苦非常有效。

3.口苦甚,可加龙胆草、牡蛎;夜间口苦,多为肝胆郁热损伤肾阴,可合六味地黄丸。

十三、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纳差

1.小柴胡汤是一张治疗食欲不振颇为有效的方子,不论病程长短均可用之,加谷芽、麦芽、鸡内金、石菖蒲。尤其是外感所致者多见,外感初起症状尚未显露、外感期间、外感恢复期均可出现纳差,特别是年老、体弱、小儿等人群。

2.部分病人可无明显外感病史、症状,仅短期内食纳明显减少,食欲差,口中无味。

乃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脾胃虚弱,运化欠佳;寒温不适,感受外邪。因体虚不甚,脾胃运化尚可,平素貌似健康。若有起居不慎,如劳倦、晚睡、饮食、季节变更、衣物增减不当等,或以上因素均有而又均较轻,临床无明显外感症状,故上述人群只要近期出现纳差,均可考虑用小柴胡汤。

3.曾治1例八旬老人,外出旅游10余日,回来后即出现纳差,自觉无明显诱因,也无其他不适,苔薄腻,脉弦细。小柴胡汤加味数剂而愈。

十四、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便秘

1.证属肝胆气郁者,基于《伤寒论》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2.足少阳三焦经属少阳,三焦是气机、水液的通道,三焦气机调畅,则津液通畅,肠腑得润,不通便而便自出。

3.若肝胆气郁,疏泄失职,大肠气机不利,传导失常;三焦不畅,津液不行,大肠失濡,则发为便秘。小柴胡汤疏利肝胆,畅达三焦,可合四逆散养血柔肝,宽肠理气,选加的槟榔、路路通、炒莱菔子等理气通肠之品。

十五、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水液代谢失常

1.三焦为决渎之官,气、水运行通道,三焦调畅则通调水道,水液升降出入有度。

2.肝胆郁滞,三焦不畅,水道不利,则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可合五苓散;

3.下肢水肿加用或单用茯苓皮、海桐皮(陈老经验)。

十六、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汗证

1.卫气“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卫气开阖腠理,调节营气的藏泄,汗液由营气所化,故出汗由营卫所主,营卫和谐则汗出正常。肝胆失疏,或邪气阻滞,气机不利,三焦不畅,枢机不达,影响营卫之气运行,则营卫不和,出现自汗、盗汗。小柴胡汤为主,加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若为邪阻少阳气机,则随证加味。

2.曾治一例中年男性,炎夏之日因胆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几日出现大量盗汗,所出汗液可于床铺上印出人形,苔黄腻,脉弦细,为暑湿之邪阻滞,少阳枢机不利,以小柴胡汤加白蔻仁、滑石等涤暑化湿,5剂而愈。

十七、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身心情志疾患1.“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少阳胆气机调畅,则疏泄、决

断正常,情志调畅,性格开朗,心情愉悦;气机郁滞则神情默默,郁郁寡欢。

2.少阳属一阳,为小阳、嫩阳、幼阳、稚阳,如日初出。清晨为少阳生发之时,更易郁滞,故抑郁状态以早晨明显。

3.心理障碍易合并胃痛、胃胀、纳差、嗳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且互为影响,逐渐加重。此即所谓脑—肠轴,故有“胃肠为人第二个脑”之说。

4.小柴胡汤既能和解枢机,舒肝解郁,使情志调畅,又能调理肝胆脾胃,改善消化道症状,是治疗抑郁的适合方剂之一。

十八、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皮肤病

1.身痒、荨麻疹等:部分病人与营卫气血失调,郁滞不畅有关。患者多伴有肝胆气郁、郁热的表现,以小柴胡汤调畅气血、清解郁热,调和营卫。可加防风、白蒺藜、天麻、蛇蜕等祛风止痒,当归养血柔肝。

2.面色黄晦、色斑者:面色红润有泽需气血滋养。面黄生斑无泽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既有气血不足,又有气血郁滞。小柴胡汤加当归、白芍,或合逍遥散,调畅、补养气血,祛斑养颜,故曰小柴胡汤是一张美容方。

3.本人亲见陈老治疗2例肝硬化肝病面容,1例面色黧黑,1例眼圈黑如熊猫眼,均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1-2年,面色基本恢复正常。

十九、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更年期综合征1.妇人善怀,女子以肝为先天,易发肝胆气郁。

2.七七之年,阴血自衰,肝胆失养,更易郁滞,郁火内扰,阴阳不和,症发胸胁满闷,急躁易怒,心烦失眠,面赤头眩,寒热汗出,月事紊乱等。小柴胡汤加减疗效颇佳。

3.根据陈老经验:方中多加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可合甘麦大枣汤,

(1)汗多———用浮小麦;

(2)肝郁甚——加郁金、青皮;

(3)脾虚———加黄芪;

(4)血虚———加当归;

(5)肝阴虚——加酸枣仁、知母;

(6)带下多——合当归芍药散加芡实、萆薢。

二十、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病变

1.偏头痛:加白蒺藜、防风、天麻、当归、川芎(15-30g)。

2.眼部病变:目赤、目胀、目眩(昏花)、目痒、目眵(chi),为肝胆风火上扰,选加菊花、桑叶、夏枯草、青葙子、决明子、白蒺藜、石决明。

3.耳部病变(耳内、耳前、耳后):耳鸣、暴聋、耳堵塞感、耳中流水、流脓,亦属少阳胆经风火,加僵蚕、蝉蜕、石决明、白蒺藜、龙胆草。

4.咽峡部炎症:疼痛加连翘、青果;咽喉痰阻异物感,湿热加郁金、枇杷叶、射干(上焦宣痹汤),湿阻加厚朴、苏梗、茯苓(半夏厚朴汤),还可加木蝴蝶、绿萼梅;乳蛾肿大,加浙贝、猫爪草、玄参、夏枯草;咽痛选加连翘、银花、青果、牛蒡子。

5.腮腺炎(痄腮)耳前后肿:加石膏清解阳明、少阳两经之郁热。江老治1例痄腮,清解不效,本方2剂而效。

6.颈部两侧、锁骨上窝、肩胛部疼痛:加姜黄、路路通。

7.腋下汗出、疼痛、痰核:痰核选加夏枯草、猫爪草、浙贝、昆布、海藻化痰散结。

8.腹股、下肢外侧:荔枝核、路路通、木瓜、牛膝;白芍、甘草(陈老经验)。

二一、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眩晕及其他

1.眩晕

眩晕如坐舟车,尤其是梅尼埃综合征,属少阳风火,痰饮上犯。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2.其他

外感引发旧疾:属于表气不和,引起里气(脏腑)不调,以小柴胡汤为主扶正达邪,有助于脏腑气机调畅,旧疾恢复。

曾治1例胃病患者,反复发作。某日因外感导致胃胀痛复发,小柴胡汤化裁治疗1周,外感及胃脘症状均迅速缓解。

3.试探治疗:有时临床辩证拿捏不定,虚实寒热难辩,可先用小柴胡汤这种寒热虚实气血均可治疗,温凉补泻药性均平和不峻的和剂。试探数剂后再察病情变化,据证治疗。

二二、小柴胡汤-经验用法之药物选择及用量

1.柴胡:根据病情而大小不同,发热者用量较大,20-60g不等;调畅三焦气机多用15-20g;疏肝理气一般用6-10g。前人有柴胡“劫肝阴,耗胃汁”之说。陈老广泛用柴剂剂治疗多种疾病,一生用柴胡无数;本人也经常使用,有的病人连续用药达数月之久,未见有伤阴的流弊,既使合有阴虚的病机,配合养阴之法,并适当减少柴胡用量(6g),也不会加重阴虚

2.黄芩:一般用6-10g;热甚12-15g;外感病兼表3-6g,以防苦寒凝滞碍邪,不利外邪之表散。

3.人参:党参、太子参、生晒参、红参、西洋参,据病情、经济情况选择;阴虚津亏,尤其是外感病,可改沙参,轻者用南沙参,稍重者用北沙参

4.半夏:常用法半夏6-15g;治不寐15-60g;剧烈呕吐法半夏15-30g,甚至生半夏10-20g。(有特殊煎煮法)

5.生姜、大枣:外感病必用,内伤多不用(调和营卫除外)

6.甘草:外感多用生者,内伤多用炙甘草

二三、柴胡桂枝汤之概述

1.前人谓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故桂枝汤亦可调和营卫、气血、阴阳。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以和阴,白芍、甘草汤酸甘化阴以和阳,合为桂枝汤则调和阴阳,调和外证的营(阴)卫(阳)及内证的阴阳。

2.柴胡桂枝汤既有小柴胡汤之和解枢机,疏利肝胆之功,又有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之效

3.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均可疏利肝胆,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阴阳,适合表里虚实寒热夹杂之证,故两方所治的疾病有不少相同之处。

4.小柴胡汤重在疏利肝胆,和解枢机,其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功效主要是通过疏理气机,使经脉通利,营卫气血、阴阳之气运行无滞来实现的,故临床病证以少阳、肝胆气机郁滞、郁热为主,而正虚、气虚相对较轻。//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方合方且剂量减半组成。

现代临床医生绝大多数均不会使用《伤寒论》中所载的用量(1两约合15.g,桂枝、白芍、黄芩3两为45g,柴胡半斤为g),而以常规用量6-15g为主,即以上三方用量差别不大,均是这个用量范围之内。柴胡桂枝汤在小柴胡汤功效的基础上合有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故驱邪、扶正之力均优于小柴胡汤,故适用于少阳、肝胆气机郁滞、郁热较轻,正虚(营卫气血)相对明显,尤其伴有肢体、关节酸软、疼痛、气窜者

5.陈老曾说柴胡桂枝汤是一张保健方,尤其对年老体弱之人,有病可治,无病可防

二四、柴胡桂枝汤之虚人感冒

1.本方更适合于偏有太阳证,尤其伴有桂枝证如汗出,恶风,头痛,肢体、关节痠楚疼痛等。临床应用方药剂量可据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桂枝汤为主;二方并重;二方并轻。

2.曾治一例中年女性,2年前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即反复出现高热,约2月一发。用本方加味治疗后未再发热。

二五、柴胡桂枝汤之失眠、思卧、嗜睡

1.失眠

桂枝汤也可调和营卫治疗不寐。

2.思卧、嗜睡

卫气不能出于阳则嗜睡不醒。卫气由阴出阳,最后一脏是脾,卫气由脾经出阴。本方调和营卫气血阴阳,脾胃肝胆,故可使卫气由阴出阳而寤。

卫气出入阴阳与脾胃关系密切(阳明入,太阴出),故睡眠障碍不论失眠、思睡,伴有寒热夹杂(胃热脾寒),脾胃不和者,均可合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

二六、柴胡桂枝汤-胃病兼四肢关节疼痛

1.病人或患胃病又同时有肢体关节病;更多的是先有肢体关节病,因服用中西药物,尤其是西药水杨酸、非甾体抗炎药、皮质激素等,及易损伤胃粘膜而致胃病

2.肢体、关节疼痛多因营卫气血不足,经脉空虚,风邪入中;胃病多属脾胃肝胆不和。本方兼疏利肝胆,调理脾胃,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于一炉。临床据证加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蠲痹通络

3.曾治一例痛风性关节炎服非甾体抗炎药引发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出血恢复后胃痛,下肢关节痛,不能行走,家属抬来就诊,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2周,胃痛消失,扶行就诊;继服2周。柱杖而行,又2周,骑电动车来诊。

二七、柴胡桂枝汤-其他(一)

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痹证伴肝气郁结。只要肢体关节痛属营卫气血不和者,即可用之。

1.汗证

本方调和营卫作用更佳,汗证,不论自汗、盗汗用之机会更多。

2.皮肤病

部分身痒、荨麻疹等皮肤病与营卫气血不足且郁滞不畅有关。同样因本方良好的调和营卫功效而多用。

3.更年期综合征

尤其是伴有汗恶风、肢节不利者。

4.精神抑郁症

伴有周身窜痛,痛无定处,压痛不可得。

二八、柴胡桂枝汤-其他(二)

1.心悸、早搏,兼肝胆气郁

方中有桂枝、甘草,即桂枝甘草汤,《伤寒论》中仲景治疗心悸喜按(叉手自冒心)。陈老经验,早搏多,甘草量为桂枝1.5-2倍(原方桂枝4两,甘草2两)。桂枝甘草汤合方中的党参,再加黄芪,为加减参芪保元汤(前人原方用肉桂),是陈老治疗心悸、早搏的效方。

2.骨质疏松症

全身关节窜痛无定处,伴有肝胆气郁证。

3.头痛、颈椎病

头两侧颞部太阳穴(少阳经)及后枕、颈项(太阳经)疼痛,连及肩臂。

二九、大柴胡汤

1.临床常用于治疗胆道、胰腺病变,如结石、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及部分慢性炎症。以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2.胃病:胃脘疼痛,按之益甚,食后也痛,或连及腹痛,大便不畅,舌红,苔黄、黄腻,脉弦、弦滑,脉多较有力。属胃热内结,其中胃痛按之益甚为辩证眼目。

三十、小柴胡加芒硝汤

1.大柴胡汤证伴有正虚,热结不甚者。

2.大柴胡汤证治疗后热结余邪未尽,不耐再攻。

3.正虚邪实,以标实为主,急则治其标,先用大柴胡汤攻下祛邪治标,再用小柴胡加芒硝汤扶正兼祛余邪。

三一、柴胡桂枝干姜汤

1.刘渡舟刘老认为本方和大柴胡汤证二者一阴一阳,一寒一热,正相对应,一是少阳太阴合病,一是少阳阳明合病

2.本方证的病机为胆热、脾寒、津伤(胆热伤津;少阳气郁,三焦不利,津液不布)

3.使用时应抓住三个病机的主证,胆热如胸胁满闷,口苦、情志抑郁或急躁,舌红,尤其边红,苔黄,脉弦;脾寒如泄泻,不耐寒凉,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津伤如口渴

4.本方有时也可与柴胡桂枝汤合用。

三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抑郁状态、抑郁症、焦虑症

用于抑郁、焦虑较明显的患者,尤其伴有热结便秘,心神不宁者。腹胀可合四逆散、栀子厚朴;心烦甚合栀子豉汤,

2.精神分裂症

尤其是狂躁症

方中铅丹有毒(铅),临床多用生铁落、磁石、代赭石、珍珠母、琥珀等代之

胡珂(夏华琰整理)

赞赏

长按







































白淀风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yfby/1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