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诱发病因 > 胆囊君与饮食的ldquo爱恨情仇r
胆囊君与饮食的ldquo爱恨情仇r
最近网传一视频:一女子常年不吃早餐,从体内取出多颗胆结石。虽说,大家都知道早饭吃得饱很重要,但不吃早餐怎么就能“变出”那么多石头来?胆结石真的和不吃早餐有关吗?还有哪些因素容易引发胆结石呢?
严谨一点说,应该是饮食不当容易导致胆结石的发生,这个饮食不当主要包括长期空腹时间过长(比如不吃早餐)、吃太多高脂肪食物、过分喜爱甜食、长期吃素脂肪摄入不足、酗酒、忽视饮食卫生、长期饮水不足、长期进补人参八大因素。
1
长期空腹时间过长(例如不吃早餐、晚餐)
长期空腹容易导致胆结石。不吃早餐是“空腹时间过长”最常见的例子。晚饭后直至第二天早上至少相隔8小时以上,胆囊休息了那么久,胆汁的储存已经达到一定的量。此时吃早餐,可刺激肠粘膜,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胆汁可及时排入肠道,帮助消化。如果经常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胆汁就会长期贮存于胆囊内形成淤积,胆酸含量减少,胆汁过度浓缩,胆汁中胆固醇呈饱和状态而在胆囊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形成。
有的人爱睡懒觉,起得晚,甚至到中午才起床;或者中午吃了饭,然后忙着加班直至深夜;或者为了减肥,不吃晚餐,导致两餐间隔太久,有时可达12小时,这样也会严重影响胆囊健康。
2
吃太多高脂肪食物
经常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导致胆汁中胆盐和胆固醇比例失调并发生沉积,会逐渐生成以胆固醇为主的结石。再者,过食高脂肪饮食者体质多超重或肥胖,加上不爱运动,胆囊肌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也容易导致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
3
吃太多甜食
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合成、积累与沉积也加速,导致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增加胆结石风险。
4
长期吃素,脂肪摄入不足
吃太多脂肪会增加胆结石风险,与之相反的极端,长期素食可能也会促进胆结石形成。因为正常人体内的胆固醇、胆盐、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胶粒状,悬浮于胆汁当中,当这一比例遭到破坏,就容易形成胆结石。严格的长期素食可能会使卵磷脂摄入不足,导致上述三种成分比例失调;长期素食也会减少胆汁的需要量,使胆囊内胆汁浓缩,因此也易形成结石。
5
经常大量饮酒
酒精可直接影响和损害肝脏中的胆红素酶,使胆汁中胆红素增加;此外,长期饮酒还会加速破坏红细胞,进一步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大量的胆红素沉淀与钙结合,易形成胆红素性结石。
6
饮食不卫生
我国农村胆结石症高发,与肠道寄生虫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农村,70%的胆结石是以蛔虫残体和虫卵为核心形成。蛔虫在患者肠道中逆行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形成核心而容易导致胆结石。
7
长期饮水不足
水分不够也会导致血液、胆汁粘稠,日久易形成结石。
8
长期进补人参
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成分以及类激素物质,有抗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使胆汁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
因此,要预防或改善胆结石,一定要三餐规律,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维生素摄入,少吃高糖高脂食物,限制酒量,多多喝水。
很多患者胆内长了结石却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影响消化功能,这类结石被称为静止型胆囊结石。而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并且胆囊炎的长期反复发作又可诱导胰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吉林德商药业生产的胰胆舒颗粒作为《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推荐用药,针对于急慢性胆囊炎或急慢性胰腺炎的各种症状均有显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急慢性胆囊炎或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