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诱发病因 > 慢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慢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腺局部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的外分泌和内分泌胰腺组织逐渐被纤维瘢痕替代引起的疾病。当存留的正常组织少于10%时,病人可能产生外分泌不足(消化不良)或内分泌失调(糖尿病)。
75%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丧失,主要原因:1.进食后疼痛加重,所以病人自动限制食物摄入;2.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90%后,有消化酶分泌不足或不能排泄至十二指肠内,导致脂肪泻,大便中出现较多未消化的肌肉纤维,因而脂肪和蛋白质大量丢失;3.约60%的病人有糖耐量异常,50%的病人有糖尿病,有的糖尿病会伴发一定程度的消化不良。
病因
营养治疗
营养支持在慢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首先其可提高理想的营养,其次是可减少对胰腺的刺激,缓解疼痛。因此,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变疾病的过程,改善临床预后。
慢性胰腺炎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胰腺功能,防止或纠正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因此,营养支持应该与胰酶替代疗法、镇痛、糖尿病治疗等相结合。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制定了慢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指南,指南明确指出慢性胰腺炎营养治疗的最重要的目标是改善机体的吸收不良,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慢性胰腺炎的标准治疗是控制疼痛和戒酒,通过上述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通常可以改善。在营养支持方式上,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疗效相同。
慢性胰腺炎患者饮食原则是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果患者存在明显消化、吸收不良,需采用胰酶替代治疗,使患者能最大化耐受经口进食。对于脂肪泻难以控制者,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或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对于糖尿病症状明显患者,需应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高血糖。慢性胰腺炎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征象时,其营养支持在原则和方法上同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时推荐的热量为30-35kcal/(Kg·d),植物脂肪较动物脂肪的耐受性要好。中链三酰甘油(MCT)较少需要消化,吸收率高,经小肠黏膜吸收后可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血循环,即使是脂肪酶、辅脂酶、胆盐缺乏时也如此。此外,MCT容易引起肠痉挛、恶心、腹泻等症状,在慢性胰腺炎患者应用MCT时应根据机体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慢性胰腺炎患者饮食中应采用低纤维膳食,因为膳食纤维可吸收胰酶,延缓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不是常规的,通常在有相应有缺乏的症状或脂肪泻时,应予以补充。
食物选择:
忌用肥肉、动物油、油炸食品等脂肪多的食物;忌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少量多餐,禁止饮酒,选用细软、易消化、清淡的食物;病情稳定时,忌暴饮暴食和大量进食高脂食物,避免复发。
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粥(粳米25g),馒头(标准粉50g),拌豆干(豆干10g)。
加餐:冲藕粉30g,白糖10g。
午餐:西红柿肉丝手擀面(标准粉75g,西红柿g,瘦肉50g,菠菜g)。
加餐:豆花汤(豆腐40g)。
晚餐:米饭(粳米75g),肉丝小白菜(小白菜g,瘦肉50g)。
加餐:酸奶g。
总油量:20g。
营养门诊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其余时间可在门诊碎片预约,来营养科办公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