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饮食护理 > 这种病毒不能小视,或给男性带来不育的危害
这种病毒不能小视,或给男性带来不育的危害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某身材魁梧男青年,结婚后,夫妻双方身体健康,家庭和美,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孩子。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除了没有看到精子外,其他相关检查皆正常。这是怎么回事?经追问既往病史,在青春期,该青年曾患流行性腮腺炎。那么,流行性腮腺炎会和不育有关系么?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开了解一下腮腺和腮腺炎!
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部位。患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像是被打肿了脸。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其中化脓性腮腺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所引起,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则由唾液腺结石等导致腮腺管堵塞引起感染所致,二者均不具有传染性。常表现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有明显的压痛,挤压腮腺可见有脓液从腮腺口流出。属于中医学“发颐”的范畴。
非化脓性腮腺炎,又称流行性腮腺炎,是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但皮肤热而不红为特点。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大,先为一侧,后发展为双侧,有时两侧同时肿大,但不产生脓液。当咀嚼或食用酸性食物时,腮帮子可以肿痛得令人流泪,严重者甚至连喝水都会出现上述不适。一般在2~3天,症状到达高峰。整个病程7~14天,病愈肿消后,容颜依旧如未得病前。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由于腮腺炎病毒耐寒不耐热,以冬春季节较为多发。患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5~15岁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空气或者飞沫传播。也就是说,患者不经意呼出的一口气或者一个喷嚏,都可能成为另一个人痛苦的开端。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玩具、衣物等间接传播。流行性腮腺炎得了1次后,很少有再得的,即终身免疫。本病属于中医学“痄腮”的范畴。
腮腺炎病毒最爱“亲近”腺体
腮腺炎病毒除了侵犯腮腺外,还可侵犯其他腺体,可引起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脑膜炎等疾病。当腮腺炎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时,需要警惕胰腺炎;出现头痛、持续发热、呕吐,甚至抽搐时,需要警惕病毒性脑膜炎;女孩同时出现腹痛时,需要警惕卵巢炎;男孩发热同时伴有睾丸肿痛,需要警惕睾丸炎。
睾丸属于生殖腺,和腮腺一样皆为腺体。因此,腮腺炎病毒对于睾丸相当有“亲和力”,可以通过血液在体内多处“乱跑”,进入睾丸,导致炎症。且腮腺炎病毒比较挑剔,偏向于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临床上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期的患者。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而青春期前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的患者少见。睾丸炎一般在腮腺炎发生后3~4天出现,一侧或双侧睾丸增大,且伴有高度压痛。急性症状为3~5天,全程为10天左右。目前西医无特效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等待其自愈。一般单侧睾丸受感染不影响生育,如双侧感染,可导致不育症。
若因患者难以启齿或者自身未重视等原因导致未能接受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睾丸组织受损病变,继而引发萎缩,甚至影响生育功能。同时,医生和家长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也一定要重视患者对于睾丸肿痛的表述。如有发现,第一时间就医。
早期服用板蓝根,消除“肿脸蛋”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导致的,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较为经济、有效的手段,极少数的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仍会得此病。随着时间推移,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减弱,部分青少年和成年人也会得流行性腮腺炎。该疫苗对化脓性腮腺炎没有防护作用。
中医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许多医家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内服药以清热解毒的方剂随症状加减,外敷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如意黄金散、玉露膏、青黛散或新鲜的仙人掌、蒲公英捣烂外敷,直击患处,减少了药物对肠胃的刺激,患者也容易接受。内外合治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缩短病程。
作为家喻户晓的常备药之一的板蓝根,在流行性腮腺炎的初期可有效阻止疾病的发展。板蓝根颗粒中的中药成分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等。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范围较广的抗菌、抗病毒功能,有效且持久地抑制病毒生长,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勤洗、勤换、勤晒衣被、玩具等。房屋宜勤通风。外出、接触脏东西要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擦鼻涕)立即洗手。
2.流行高峰期尽可能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减少与他人接触。
3.合理作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在亚健康和慢性病日益高发的现代社会,如何对健康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保持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关键。而当中医调治慢性病的优势与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将为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扫码试读电子书
本书首次对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技能操作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验证,针对亚健康和9种常见慢病创立了经过多年临床检验的88种中医调养方法,内容翔实,极具实用性。本书为南北两位中医健康管理专家强强联手编著,历时十余年研究实践与潜心打磨,并由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担任主任并提写书名,国医大师李佃贵题词推荐。
▼往期精彩回顾▼专病用专方,可不可行阿胶可以这么吃,不止阿胶糕哦
许多中医大家都爱在峻猛的方子中加这几味药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