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饮食护理 > 胰腺癌的易感因素及其预防

胰腺癌的易感因素及其预防



胰腺癌的易感因素及其预防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胰腺癌主要病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60~80岁高龄人群易发胰腺癌,男性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大约10%胰腺癌发病归因于遗传因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7%存在基因突变。吸烟是胰腺癌的一个确切危险因素。吸烟者胰腺癌发病危险是不吸烟者的1.5~3倍。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胆石症和病理性肥胖等疾病可能与胰腺癌相关。另外,工作中经常接触甲醛、有机氯或氯化烃等物质也会导致罹患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加。胰腺癌的易感因素遗传因素胰腺癌的发病在有家族史者是无家族史者的3-13倍,据报道,家族中有1人发病,其他家庭成员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倍,如2个人发病则升至12倍,3个人发病竟高达40倍。有研究者已碰到多起母女、父子、兄弟姐妹、祖孙三代的胰腺癌家族。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胰腺癌最为肯定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胰腺癌的风险提升2倍左右。香烟烟毒溶于水或食物中脂质过氧化物所产生的“活性氧”,可直接作用于DNA,特别是对存在有癌基因细胞的DNA破坏更明显,从而促使基因突变,发生细胞癌化而形成癌肿。不适当的饮食近年来有学者把胰腺癌发生增多归因于饮食结构不当。动物试验证明,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饲养之动物,可使动物胰腺导管细胞更新加速且对致癌物质敏感性增强。日本学者指出近年来日本胰腺癌发病率增加与日本人饮食结构欧洲化有关。即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过多。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易患胰腺癌早已为人所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发生胰腺癌者为无糖尿病病人的1倍,且有增加的趋势;也有人认为其为正常人群的2~4倍。良性胰腺肿瘤和其他器官一样,胰腺也有许多良性肿瘤。例如:浆液或黏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等,其中也可恶变为胰腺癌,尤其是黏液性乳头状瘤和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以下人群需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1.有胰腺癌家族史者;2.40岁以上,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3.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4.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专家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5.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6.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亦属癌前病变;7.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胰腺癌的“三早”预防除了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做好“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直径小于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20%-40%,而直径小于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达到67%,远高于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见肿瘤三早预防的重要意义。   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首先,必须重视高危人群的监视,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者、突发糖尿病患者等都应定期体检。   其次,临床上应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如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皮肤及巩膜发黄,大便颜色变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应考虑胰腺病变的可能。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为无损伤且价格便宜,能较早的发现胰腺异常。服务--欢迎







































白殿疯病能治好吗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yshl/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