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认识 > ldquo巨大的石头rdquo,

ldquo巨大的石头rdquo,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6/5959473.html

患者,李XX,老年女性,于家中突然出现腹痛,医院就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医院不具备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技术,遂转入我院消化内科二病房,希望通过微创治疗解除自己的病痛,避免外科开刀手术的痛苦。

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主任邱新平查阅患者的相关病例,并床头查看患者状态,迅速做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尽快为老人行ERCP取石治疗。但患者高龄,胆总管结石巨大,手术难度大,邱院长组织科内医生反复讨论,如何成功取出巨大结石,如何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做好并发症发生后的应对工作,并跟家属做了详细的交代,取得家属的同意。

患者于5月21日行ERCP取石治疗,手术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手术刚开始时,因患者感到紧张、恐惧,本人坚决反对继续手术,一度中止近20分钟,后经医生、家属反复劝导,才答应继续配合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增宽达4.0cm(正常宽0.6-0.8cm),胆总管结石大小达到2.5×3.5cm(下图红色箭头指示白色高密度区),多年手术经验告诉我们,结石大于2.0cm,ERCP取石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此情况下,邱新平副院长带领我们的ERCP团队,迎难而上,虽然手术难度巨大,但绝不能放弃患者的最后一丝希望,在放射线监视下经过反复的尝试,因为结石最大径达3.5cm,我们的碎石网篮最大径也是3.5cm,终于把结石套进了网篮里,一声“碎石”,结石很硬,又因为过大没有完全进入网篮中央,结石碎掉,可是仍有核心部分约2.0cm,并且由于胆总管宽畅,结石掉到了胆管下段,这给我们继续套取结石增加了难度,邱新平院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在助手的紧密配合下,在近乳头开口处成功的再次套取结石,将其送至胆总管上段,成功的将结石的核心部分碎掉,之后换取石网篮,反复将大小不等的碎块结石一篮一篮的取掉,手术历时1个半小时,结石完全取出,非常地成功,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自己走出手术室,对我们连声感谢,看着老人安然无恙,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术后胆道造影未再发现结石影像,术后3天患者病情痊愈,顺利出院。患者家属纷纷称赞邱新平院长“仁心仁术,技术精湛”,避免患者的外科手术的较大创伤,能够迅速恢复,痊愈出院。这标志着我院ERCP胆管取石技术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图为经过两次碎石后患者胆管中取出的结石。

医院消化内科自年开始行ERCP诊治胆胰系疾病,年进入了大规模的ERCP下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阶段,目前每年行ERCP操作例左右,是我市唯一一家能完成各种胆胰系统疾医院。

ERCP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tography)技术全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就是通过口腔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胰管进行造影及其它诊疗操作。十二指肠乳头为胆管及胰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也就是胆汁和胰液的排出口。

ERCP技术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管、胰管狭窄扩张术;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胆管支架、胰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等。我院消化科已全面成熟开展了各类ERCP技术。

ERCP技术主要适应证:

1.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

2.胆囊切除、胆管手术后症状复发,不明原因阻塞性黄疸;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

3.复发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

4.胆胰先天性畸变,胆胰管汇流异常;

5.胆胰手术、外伤后胆瘘、胰瘘、狭窄;6.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肿瘤;、

ERCP微创技术优势:

1.微创,病人痛苦小,无需外科开腹手术既可彻底治愈,无体表伤口。2.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避免外科手术术后粘连。3.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该手术操作时间短,减轻了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全身生理变化,老年病人或者身体衰弱而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更适宜。一般术后即可下地活动,次日可恢复饮食,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为传统外科手术的1/2~1/3。4.适应证广泛,不受多次手术后胆总管粘连和年老体弱的限制,ERCP技术降低治疗风险,更有利于病人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jbrs/1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