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认识 > 一封癌细胞的自白书
一封癌细胞的自白书
?
在你们很多讽刺画中,我是一个面目丑陋、头上长角、手里拿叉的恶魔。每次看到自己被描绘成这个样子,我都感到非常委屈。
曾经,我们是那么要好的朋友。我一出生就住在你们的身体里,那时我还是一个正常的细胞,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而且无忧无虑。
但你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每天的生活习惯等等,让我某一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得丑陋无比。你们怕我、恨我,我又何曾不讨厌这样的自己?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我的心里话,但愿能为你们的“抗癌之路”提供有用的启发。
我是如何横空出世的你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细胞共和国”,里面住着近一千万亿个子民。每分钟就有3亿个同胞死亡,然后新的同胞又生长出来。开始,我也只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日子过得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
首先是我的样子变得越来越怪异。和那些大小差不多、规规矩矩站成一排的兄弟们相比,我变得奇形怪状、大小不一。这丑陋的样子吓了我一跳,但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我开始分裂了,由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就这么一直没完没了地长下去。
原本我很苗条,直径只有大约10微米,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这些从我身体里跑出来的子子孙孙和我紧紧地贴在一起,成了一大团。当我分裂到万个时,这一团体直径也只有1毫米,你们用任何医学检查仪器都发现不了;长到10亿个时,直径到了1厘米,医院里的B超、CT、核磁、PET等终于能发现我了。但是,你们很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而不去检查,任我就这样疯狂地生长下去;当你们终于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摸到一个包块时,我的数量早就超过了10亿个。这是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最少需要5年,也可能是10年、30年。
自从变丑以后,我的心也越来越狂野,总按捺不住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这是我们癌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的一个重大区别。它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待着,任人宰割;我们却狡猾多了,顺着你们的循环系统,淋巴也好,血液也好扩散到全身。我们会破坏你身体里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你痛苦不堪,最后离开人世。
“变丑”并不是我的错我知道我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中国每5个死亡的人里,就有一个跟我们有关。但是请你们想一想,是谁把本是正常的我,变成了这个丑陋的样子?
在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上,有一位美国专家说,80%的癌症来自人类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物。其实,癌症中35%与饮食有关,30%与吸烟有关,10%与感染有关,饮酒、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不要再责怪我是“杀人凶手”了,很大程度上,正是你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我!
我们能不能好好相处?出于对我的恐惧,你们发明了“谈癌色变”这样的词,但千万别忘了,我曾经就是你的一部分,是你的千万亿分之一!正因有每天被“不正常”生活包围的你,才有了同样“不正常”的我。我挚爱的人类朋友们,在我还没发生癌变之前,我们就好好相处好吗?下面这些,就是阻止我从一个正常细胞变坏变丑的最佳武器。
吃点黄绿色食物。全球每年有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是可以预防的。富含维生素C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能让胃癌、肠癌、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发病危险性大幅下降。此外,多吃生蒜能让人得胃癌的风险降低60%。
每天走路1小时。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运动后出汗,还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作用。运动能提高免疫力,能预防多种癌症。
晒15分钟太阳。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身体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能起到防癌作用。不过,为避免暴晒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每天晒太阳15分钟就可以了。
睡够7小时。当你睡觉时,不少免疫力因子会在此时产生,它们犹如一个屏障保护着你。睡饱了免疫力增强了,我们癌细胞想要“进攻”人体的难度就大多了。午睡是中国人很好的习惯,中午1点是人类的一个睡眠高峰,这时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少吃点糖。作为一个癌细胞,我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糖,你的血液里57%的糖分都用来滋养我,让我无法控制地越分裂越多。研究发现,你每天只要喝两杯甜饮料,患胰腺癌的风险就会比不喝的人高出90%。所以,含糖食品,还是少吃或不吃得好。
其实,如果你们爱自己,我也能永远当个正常细胞中的“健康宝宝”;如果你们肆意挥霍生命,连自己都不爱了,我也只能自暴自弃、越变越丑。在我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你们仍有机会改正错误——尽早发现我,消灭我!每年2~3次的身体全面筛查,尤其是肿瘤十二项指标的变化,发现血中的“癌标记”,如40岁做一次胃镜,50岁做一次肠镜,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定期检查肝脏,吸烟者每年做次胸部CT,成年女性每年查次乳腺,50岁以上的男性查一次前列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现婴儿期的我,,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该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免疫治疗,千万别对我手软!
附:肿瘤十二项指标意义
(1)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糖类抗原
(4)CA:癌抗原
(5)CA:肿瘤抗原
(6)CA50:癌抗原50
(7)CA:糖类抗原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
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过20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CA:糖类抗原
肿瘤抗原CA:升高多见于胰腺癌,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
CA:癌抗原
癌抗原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同时也是疗效考核、判断有无复发的良好指标增高: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女性生殖系统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增高;另外良性和恶性胸水、腹水中可见癌抗原增高,妊娠前3个月内也有癌抗原增高的可能。
CA:肿瘤抗原
升高多见于乳腺癌,此外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也可见升高。
CA50:癌抗原50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癌抗原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增高:见于胰腺癌(阳性率可达87%)、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增高。
CA:糖类抗原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
β2—MG: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尿中BMG排出量增加。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BMG可增高。因含量微,常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血浆BMG参考值为1.0-2.6μg/L,尿中0.03-0.37mg/d。
FePro:血清铁蛋白
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慢性腹泻、慢性少量失血引起贫血、感染、肝硬化等。
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显著升高、铁负荷过量、铁蛋白增高、过多输血、营养不良、急性白血病、炎症、肝脏病变、恶性肿瘤等。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小细胞肺癌(SCLC)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比临床确定复发要早4~12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前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增高,而后者增高不明显。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检查介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胎盘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增高:见于正常怀孕、早孕、绒毛膜癌、葡萄胎、宫外孕、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妊娠毒血症等。
减低:见于先兆流产等。
TNF:肿瘤坏死因子
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细胞坏死,因而得名。TNF的生物活性具有肿瘤杀伤、免疫调节及参与炎症和发热反应的作用。TNF在针对微生物感染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促使白细胞在炎症局部聚集,活化炎性白细胞,杀伤微生物,并可促进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故血中TNF浓度增高可预测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球菌感染),也常见于自身免疫病。
侨盛大健康
您的私人健康管家
侨盛健康产业集团
VIP尊享--
搜索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白癜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