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治疗 > 41认识神秘的ICU江倩华

41认识神秘的ICU江倩华



佛山电台顺德广播FM90.1《医家有嘢讲》

年4月1日(周四)14:30-15:00

节目主持:碧云

主题:认识神秘的ICU

嘉宾: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江倩华

江倩华医生的更多节目

??昏迷病人的现场急救

节目内容(江倩华供稿)

ICU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ICU全称是(intensivecareunit),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症监护室。因为所收治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且病房几乎与外界隔离,它往往给人留下神秘又恐惧的印象。这是与死亡很近,却也是离重生很近的地方。一墙之隔,相差的往往是生死。

ICU收治的病人包括:大手术围手术期、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多发伤、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腹腔感染、严重胆道感染、各型休克、脓毒症、重症肺炎、急慢性呼吸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等。ICU是生死较量的战场,这些重症病人会在ICU内和医生护士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刻。

ICU凭什么帮助病人度过艰难时刻?

说ICU病房里的医生和护士是生命的守护者,毫不为过。因为病情危重,住在ICU的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被照顾。各项生命体征监控、定时做检查、服药、打针,这些项目繁杂琐碎,但每一项都对病人的病情至关重要,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ICU里没小事。

虽然ICU的总病床数不多,暂时只有15张病床,但因为ICU里的病人需要专业、细心、不间断的照顾,所以ICU配备了强大的专业队伍,现有专科医师13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4名,硕士研究生7名。护士45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33人),本科34人。其中本科毕业31人。

ICU的装备也是武装到牙齿,拥有空气层流净化系统、ICU专用多功能床、吊桥式功能架、多功能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有创、无创、转运)、纤维支气管镜、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无创颅内压监测仪、Picco、MAQUETECMO、血气生化分析仪、电子升降温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泵、床边超声诊断仪、床边X光机等。

ICU凭借过硬的技术力量和各种先进的装备和病人一起度过艰难时刻。

ICU内有什么先进的技术?

呼吸支持: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经口或鼻气管插管、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改良经皮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各种通气技术(有创、无创通气、无创-有创序贯通气、ARDS保护性通气、个体化通气)。

循环支持:ECMO、Picco、深静脉与动脉置管、容量复苏、液体管理、心脏电除颤、临时起搏、主动脉球囊反搏……

肝、肾脏支持:床边各种血液净化治疗……

脑复苏与脑保护:无创颅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

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免疫营养、微生态营养……

危重病监测:呼吸力学监测、无创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颅内压监测、重症超声技术、营养状态监测……

特色技术:

人工心肺技术(ECMO):即体外膜氧合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输回患者体内,从而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同时也让心、肺获得充分休息。借助这项技术,甚至连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都有机会恢复正常生活,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体外膜氧合技术是目前全球生命支持手段中最先进的技术,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在国内能独立进行医院屈指可数。我院自年成功开展ECMO支持以来,危重病人抢救数量、抢救成功率,已达到国家级ECMO治疗中心的水平,病种涵盖重症急性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大面积心梗、心肺复苏术后等危急重症,脱机率和生存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症超声的技术:重症超声作为重症病人的监测和评估工具,已经成为国际重症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超声动态、实时及可重复的特点,使其不仅仅可以用于病情评估,还可以进行动态监测,得到一些其他监测手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监测和评估数据,为重症病人的治疗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超声作为临床医生监测快速评估工具被形象地比喻为“看得见的听诊器”,引领着重症病人临床治疗进入可视化时代。

血液净化技术: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定程序清除体内某些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再将血液引回体内的过程。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肝脏部分替代治疗、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吸附等。近年血液净化倍加重视,已成为世界重症医学的发展热点,特别在多脏器衰竭、脓毒症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药物不能取代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科已成功开展了复杂血液净化技术,包括双重血浆置换,PDF(血浆滤过吸附)等。

ICU里发生了什么?

在重症监护病房,生死时刻在上演。病人们的一切均由医护人员负责。护士们不仅要确保病人的治疗状态正常,还要负责喂饭、安抚病人情绪、为病人做清洗工作,伺候病人大小便等,甚至要帮病人剪指甲,事无巨细。而所有这些,不止白天要做,晚上也不例外。患者的情况随时需要监控,新急诊病人随时可能进入病房,夜班护士整晚都必须保持清醒。

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大部分都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有些病人因为难忍病痛而出现精神烦躁的情况,在护士打针或检查时表现的躁动不安,甚至对护士拳脚相向。但即便如此,ICU的护士们仍要按时完成自己的治疗。曾有怀孕的护士在换药时被病人踢到在地,也有护士手被扭伤。说起这些,她们已经习以为常。“被打也不能记恨病人,因为毕竟他们当时在受病痛折磨,有的人清醒之后根本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我们能做的,是尽力帮他们减轻病痛。”

与ICU病人沟通是一门学问,ICU虽然有一部人清醒的病人,但往往能开口交流的病人少之又少。因为ICU里的病人往往都需要呼吸机的治疗,而连接呼吸机的管路就插在气管里,所以病人往往不能开口说话。对于这部分病人的沟通就需要想办法了,我们一般会设计好问题,病人只需要点头示意,是或者不是。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清醒的病人非常烦躁,我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点头,问他是不是痛,他摇头,问他是不是不够气,他还是摇头,问他是不是肚子不舒服,他还是摇头,问他是不是想大便,他还是摇头,最后问他是不是觉得后背痒,他才是使劲的点头,于是跟护士一起帮病人翻身,病人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我们的护士还根据病人可能出现的不适,设计各种小卡片和写字板,方便与清醒病人沟通。有时医护人员也会“卖个萌”,将手套吹成气球的形状,写上一些鼓励的话,为病人加油鼓气,让病房多了一些生气。

对于患者和家属们来说,时间走的很慢,因为每一分等待都充满焦灼与挣扎;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时间却走的很快,因为抢救与护理,分分秒秒都是忙碌。在医患矛盾突出的今天,这一分焦灼与忙碌间,也许需要更多的是理解与换位。

ICU里的残酷与温情

每一个被送入ICU病房的病人都承载着家人的牵挂和期盼,病房里,病人努力求生,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病房外,家属把这里视为救命的地方。在ICU的工作里,我觉得最难去面对的事情是跟病人的家属交待不好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判官,向家属宣判残酷的事实。面对家属的悲恸欲绝,作为医生的我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安慰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生死虽然残酷,却也有温情。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事故:有一个名叫小夕的女孩子,对小夕而言,生活是不幸的,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她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到18岁才回到父母身边,母亲甚至有时会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女儿。当她刚刚体会到母女相依的快乐,妈妈却突发脑干出血,等待她的有可能是终身照顾植物状态的妈妈。但是,她没有放弃,“只要妈妈还活着,我就要陪她。”她的爱心感动所有ICU的医护人员。为此ICU发起“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捐款活动,当我们把捐款交到小夕手中,她激动地说:“我要对你们ICU鞠一躬,你们不仅救了我妈妈的命,也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不了解ICU的,会觉得ICU很神秘、很恐惧;ICU每天都会有生离死别的故事,是个很不吉利的地方。但ICU并非只是意味着死亡的绝望和疾病的痛苦,那些死亡背后喜怒哀乐的故事,那些被痛苦掩映的真实本质,还有走出ICU的那份涅磐重生的快乐,是生命中难得的一份独特体验。ICU的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家属一起经历着可以永久留存的精神历练。长久以往,除了精心地医治,只要患者需要:一份早餐、一张棉被、一个玩具、一份礼物…..ICU医护人员无私地付出着……生生不息地传递正能量。用真爱回报社会,用真心帮助他人。

冬去春来、光阴荏苒,逝者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生者在光阴的抛掷中匆匆老去,但ICU在岁月的流逝中本色依然,他用固有的一份肃穆和庄严,承载了世间最悲切的伤怀、分享了世间最淋漓的快乐,为一名又一名危重病人撑起一方希望的天空。

节目预告

??4月5日(周二)如何正确看病就诊

嘉宾:顺德大良东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黄伟青

??4月6日(周三)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北京一般好点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jbzl/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