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疾病治疗 > 胃肠无言却最爱表白情绪
胃肠无言却最爱表白情绪
很多人知道,肾乃人的先天之本,而脾胃则是后天之本,生长发育、营养供给都离不开脾胃的运化。但是,由于现代都市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人的心态等的改变,很多人的脾胃出了问题,消化系统怠工甚至罢工,继而带来各种不适。
消化系统问题坏情绪会影响肝和胃我们都知道,消化道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更易受到外界侵害,所以从食道到胃肠,以及肝、胆、胰等器官闹病几率就比较大。比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就可能肠炎、痢疾立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不但包括生理上的,心理因素也可能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据统计,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心身疾病占42%,近年还有上升趋势,而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又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对这一点,中医则早已有深刻的认识。
在我们的脏器中,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比如一个人如果情绪异常,肝气犯胃,就会影响到胃的受纳、腐熟功能。轻点的会出现厌食、胃脘胀闷、嗳腐食臭等症状,重些的则可能发生嗳气、呃逆,乃至呕吐等。
在明代医学典籍《名医类案》中,就记载了近30例胃脘痛病案,其中半数以上是因为情绪剧烈波动引发或是复发。而患病的人中,很多是平时性情急躁、容易发怒以及思虑较重的人。
举个例子,激动、愤怒是我们最易出现的不良情绪之一,它会让交感神经系统一下子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中,继而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分泌功能亢进。结果呢?呕吐、恶心、腹痛、腹胀、腹泻等就是这么产生的。
另外,交感神经紧张还会引发消化道血管功能异常,出现溃疡、出血等问题。想想看,如果这种心理状态不断出现并且持续下去,可想而知对身体健康将会产生多大的损害。
我们说,一个人如果能吃能睡能排泄,也就是吃得好、吃得对,睡眠又充足。另外,大小便、出汗也都正常,那这个人的身体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毛病。
在这里,吃被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对一个人来说,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决定了一个人的体质,而人的成长、发育,营养的供给、运化都离不开这个后天之本。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吃不下,能量供给跟不上,会导致什么后果?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人体的最佳状态,“和”字是最恰当的。中医认为,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了世间万物。这五种物质间相互制约,在不断的相生相克中维持着动态平衡。脾属土,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一旦它怠工,势必影响到其他脏器的“运行”。
说到脾胃的养护,饮食结构、饮食量以及情志的保养这三点最为重要。做得好,脾胃基本不会出大问题。
需要特别说一说的是调味品。山西人爱吃醋,那是因为那里的水质、土质硬,碱性的醋可以中和这种“硬”;四川人吃辣椒,那是因为那里潮湿,辣椒可以祛湿。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和当地的水土、气候是分不开的。而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就不见得适合,比如辣椒就不适合北京。在老北京的菜谱中,很少能见到使用辣椒的菜肴。
对于脾胃比较弱的人,除了辣椒,烟、酒、绿茶以及生理刺激性食物都不要碰,特别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更不能直接吃。
溃疡病多因有“心结”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有心理活动,就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而情绪对胃肠道的影响是最直观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人的食欲、消化及排泄。
目前,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肝炎后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嗳气、癔球症、胆道功能障碍、弥漫性食管痉挛、心因性多食症、异食症、习惯性便秘都被列入了消化系统心身病症的范畴。
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很可能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而这些躯体上的症状反过来又加重了精神、情绪的不良状态,情绪、症状互相联系,互为因果。
好的饮食结构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粮食要占一日三餐的30%,这其中不但要有大米、白面,也要包括五谷杂粮。
其次是蔬菜,要占到三餐的60%左右,品种、颜色也要多样化。
最后才是含脂肪的食品,包括肉、蛋、奶,这部分占10%。肉吃得过多易生湿热,例如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就和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以及湿热、阳虚体质有关。
八成饱少吃一口原则对于饮食量,提倡“少吃一口”,也就是八分饱。定点吃饭、吃热饭、别吃太饱,对养护脾胃非常重要。
一天的饮食安排
早餐:是吃给“自己”的,自己自然要对自己好一点,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
午餐:是吃给“朋友”的,虽然不必像早餐那样精心,但仍要像对待朋友那样“款待”。
晚餐:是吃给“敌人”的,对敌人自然不能放任,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餐吃得太多、太油腻影响睡眠。此外,暴饮暴食还容易诱发胰腺炎等疾病。
养情志心平气和很重要中医认为,心身疾病的病因有两点,一是内因,体内正气不足;二是外因,七情过激、情志内伤。我们知道,脾胃病又多与心情有关,那么养情志在脾胃养护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中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很重,但对于脾胃较弱的人,心平气和则很重要。
举个例子,常见的心身疾病——肠易激综合征,50%以上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中医里归于泄泻、便秘、腹痛、肠郁、郁证,治疗时就要强调“形神合一”,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等方法,目前看疗效就很好。
所以,如果一位脾胃病患者,单纯的医药方式疗效不佳时,应辅以心理治疗,心理纠治对防止疾病复发往往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白颠疯图白癜风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