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推荐医院 > 血检做完了,可你读得懂你的报告单吗

血检做完了,可你读得懂你的报告单吗



检查单上的符号是啥意思?

当我们拿到报告单时,上面有很多符号,比如↑代表该指标高于正常范围,↓代表该指标低于正常范围。

化验单上的+、-、±分别代表阳性、阴性和弱阳性。+的多少,代表数量上的变化。比如+、++和+++说明阳性的程度逐渐增强。

首先,“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

是我们如今中老年人最为警惕的3类疾病了。

我们首先解读这三类在报告单中的数据情况。

血压

正常成人血压为90-/60-90毫米汞柱(即1-17.3/8-1kpa)。

男子比女子稍高。两侧肢体血压可差10毫米左右。

正常血压最高值:

40岁以下,小于/90毫米汞柱;

4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其收缩压正常标准可增高10毫米汞柱,而其舒张压正常标准不变。

脉压差:

正常成人为40-50毫米汞柱(1kpa=7.5毫米汞柱)

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仅为收缩压增高。

血压降低,常见于心包积液,休克、甲状腺机能降低、心衰等。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

脉压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心衰、严重二尖瓣狭窄等。

血脂

(1)总胆固醇(TC或CHOL)

正常参考值:〈5.17mmol/L

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类及危险因素的判断。

TC增高或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TC值在5.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沿;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3.1mmol/L或<.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TG)(TRIG)

正常参考值:〈1.71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6mmol/L以上为增高;>5.65mmol/L为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

降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1.15mmol/L

临床意义:低下: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偏低值:男<1.03mmol/L;女<1.16mmol/L。

明显偏低值:男<0.91mmOI/L;女<1.03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3.36mmol/L

临床意义:同总胆固醇。当LDL-C值在3.36-4.14mmol/L时,为“危险边沿”;>4.14mmol/L为危险水平。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血糖

葡萄糖(GLU)

正常参考值:3.9~6.1mmol/L

临床意义:

高血糖: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餐后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肥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严重肝病及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我们最常做的血检就是血常规,

先来看几个例子。

感冒了为啥要验血?

8岁的小王最近一周感冒了。都说感冒一周就好,小王苦苦熬了一周还不见好转,只好来内科门诊看医生。

医生听说她早晨起来吐的痰是黄色,看看喉咙,又拿出听诊器前胸后背地听了一遍,啥也没说,给他开了个血常规检查。小王想问,医生只吐出四个字:查完再说。

一个小时后,结果出来了。化验单上的汉字小王都认得,却完全不知所云。医生迅速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划上圈,点着两个上升的箭头说:呐,细菌感染,可以用点抗生素。

原来,医生根据小王的痰色和喉咙的检查结果,怀疑小王一系列感冒症状的原因是细菌感染,而这关系到治疗措施的选择。

毕竟,普通感冒是病毒感染,有「自限性」,也就是说,经过一周的「自然病程」它自己会好;而跟感冒症状类似的细菌感染,比如扁桃体炎或者肺炎,就需要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了。

那怎样知道是不是细菌感染呢?

就是通过「查血」,查看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中一种在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上升的「中性粒细胞」的占比,以及白细胞中一种在遭遇病毒感染时数量会急剧上升的「淋巴细胞」的占比。

因此,医生想通过血常规的化验结果了解小王血液里的白细胞水平。假如白细胞计数每升高过10x10^9个,并且「中性粒细胞」的占比达到70%以上,结合小王的症状表现,就基本可以肯定,小王是细菌感染了。

月经不调为啥要验血?

1岁的女生小舟终于下定决心去看医生,每次血崩一样的大姨妈,都一个半月了,竟然还没来。

妇科医生没问几句,看着瘦瘦的小舟白里透黄、有些发干的肤色,建议她先做个血常规检查。结果很快回来了,医生苦笑着跟小舟说,咱赶紧先治贫血吧。医生边说边指着化验单上「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两个项目向下的箭头,已经中度了,都可以住院了。

原来,医生怀疑每月大量的月经出血造成了小舟的慢性贫血,看着小舟的样子,更觉得有必要验证一下。

贫血都有一个共同点: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按照血红蛋白数值,贫血还被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能通过血常规化验结果能反映出来。小舟的状况属于慢性失血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另一种造成「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常见原因是缺铁,检查结果就显示出反映红细胞大小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变小。

还有很多其它的贫血原因,血常规化验单上会有不同项目的改变。

白细胞那么高,是不是白血病?

  多多是个白净的小男孩,马上就六个月大了。妈妈补充说,还有三天就满六个月啦。孩子被带来看门诊,是因为连着高烧五天了、最近一次血常规化验结果发现,白细胞数每升有5x10^9个,医院的医生竟然说没事。

妈妈疑惑了:这么高的白细胞,真不是白血病?

医生看了化验单,白细胞是很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达到90%,可是就目前情况看,「核型」挺正常的,血小板、红细胞也没什么异常。

要知道,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中,医生最看重的,不仅仅是白细胞计数,更重要的是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形状在数量分布上有没有以形态更「幼稚」的圆形为主。

医生看看病历记录,孩子目前应该在吃退烧药、每天挂两次盐水,上次治疗,除了血常规检查,还拍了胸片,肺部有一小块儿炎症。

听说孩子继续目前的治疗就好,妈妈将信将疑地问:真的不是白血病?

小宝宝白细胞高,真的不见得是白血病。

因为小孩子的免疫系统和成年人甚至大孩子不同,白细胞的参考值不一样。假如身体遭遇细菌感染,白细胞可以飙升到很高,但是血小板数量却不会明显下降。

患了急性白血病,除了白细胞可能会升高,还会伴随负责凝血功能的「血小板」数量急剧降低、血红蛋白下降,身上会出现出血点和莫名其妙的瘀青,还会有淋巴结、肝脾肿大等身体表现。

所以,对多多而言,积极治疗、控制和消除肺部炎症、让体温恢复正常,才是最重要的;肺炎控制住了,白细胞数量也就渐渐降下来了。

读懂血常规,需要结合症状

医生解读血常规,是需要结合症状的。

此外,不同的年龄和性别,血常规各项数据的正常水平不大相同,由于实验室器材、试剂的不同,医院的化验结果参考值也不全通用。

除了解读上面几个例子里的病情,血常规还能反映紫癜、急性失血、一些遗传病等许多疾病的患病情况,然而,它反映的情况多数是「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基本不能仅仅凭借血常规化验结果就来确诊一种疾病。

所以咱们虽然初步了解了一点,但是还是要遵医嘱,切不可擅自给自己下定论。

来源:丁香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thx.com/tjyy/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