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诱发病因 > 16癌症因发炎引起这些身体预警不容忽视
16癌症因发炎引起这些身体预警不容忽视
超然
超然脱俗,不畏世俗真性情:卓群洞见,无涯学海泛轻舟
吃早餐被热饮烫到舌头、切菜时锐利刀锋划伤手指、出门跌跤擦撞膝盖……伤害不分大小,一旦发生,身体立即启动免疫警报,展开一连串反击,红、肿、热、痛随之袭来,这就是常见的发炎(inflammation)。就因为发炎很常见,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吃点药、或者撑两天自己就好了。其实恰恰相反,发炎可不是小事,而是能决定一个人健不健康的大事。
发炎不只让你红肿热痛,更潜伏在体内,和老化、心脏病、中风、失智、癌症有惊人连结,一步一步侵蚀你的健康!
55岁的老陈不抽烟不喝酒,尽管偶尔因为工作压力大,和同事相约烧烤店大吃大喝,也靠着跑步健身,多年来都维持标准身材。但一回为了赶隔天开会要用的报告,熬夜一整晚,等他打算就寝时觉得心脏绞痛,送医后证实是心肌梗塞,紧急动刀装心脏支架后才捡回一命。他很纳闷,血糖、血压、胆固醇从未越过警戒线,为何疾病来得猝不及防?直到医生为他检测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才发现浓度高达2mg/L,超出理想值四倍,代表体内早有严重发炎,差点要了他的命。
事实上,无声无息、毫无征兆,慢性发炎潜伏在每个人的体内,伺机发作。
炎症是什么?它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病菌侵袭产生的防御反应。小到感冒,大到非典型肺炎、埃博拉等,本质上都是炎症,但严重程度有着天壤之别。细菌、病毒等初来乍到,引起的是急性炎症。但如果迟迟没有消除炎症的病因,就会让炎症变成一种长期的、对身体有害的状态,这就是慢性炎症。
美国康乃尔大学威尔康乃尔医学院(WeillCornellMedicalCollege)微生物及免疫学教授卡尔纳珊(CarlNathan)直言:“少有医疗问题与发炎无关。”《时代杂志》也形容发炎是“人体内的祕密杀手”。
最近今年,中国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都在上升,全国慢性咽炎鼻炎发病率高达87.3%;慢性胃炎发病率30%;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达11%。癌症也和发炎脱不了关系。国外多项研究已确立发炎和大肠直肠癌、摄护腺癌的关联性,不过科学家相信,其他癌症也和发炎有关。
有医生表示,晚期癌症病人体内的发炎反应更凶猛,细胞会制造大量肿瘤坏死因子,导致恶病体质(cachexia),使病人变得很瘦,全身处于发炎状态。
癌症也与发炎有关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项研究则表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我们俗称的“炎症”。研究指出,在导致人体癌变的感染中,最主要的有4种病菌和病毒,它们分别是幽门螺杆菌、乙肝和丙肝病毒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主要引起胃癌、肝癌与子宫颈癌等。如果这些感染没有得到完全医治,则可能导致感染区域病变为癌症。
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则揭示,如果人体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抵御感染的“工作状态”,那么在感染过程中可能“累得”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
有研究认为,这些炎症可能引发癌症:
乙型肝炎→肝细胞结节性增生并产生大量的纤维组织→肝硬化→肝癌
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癌
急性胰腺炎(反复出现)→慢性胰腺炎→胰腺癌(80%的胰腺癌患者有胰腺炎的病史)
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炎→宫颈癌
大部分的上颌窦癌患者均伴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当然,除了与癌症有关,炎症还有这些危害:
01危及心血管血管中脂肪斑块的形成会引发慢性炎症,吸收白细胞,变得越来越大,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
02损伤骨骼炎症如果发生在关节,会对其造成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疼痛和僵硬感,例如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如果发生在胃肠道,炎症会阻止人体吸收重要的骨骼营养,造成破坏性影响。
03精神抑郁研究显示,炎症会引发情绪低落、缺乏食欲和睡眠不佳等抑郁症状。
04其他疾病★炎症还可能打破肠道细菌平衡,诱发肠道疾病;
★肺部发生炎症,会引起呼吸困难;
★慢性炎症还会诱发2型糖尿病,导致胰岛素抵抗,与体重增加有关;
★牙龈的炎症可能与老年痴呆症有关系。
“消炎”不当危害也不小既然炎症的危害这么大,那赶紧让“强力”的抗生素出击消灭炎症?
这样想法同样是错误的,滥用抗生素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可能不亚于癌症!这几年,全球都在提倡“减少滥用抗生素”,因为这种做法有很多危害。
首先,病菌产生耐药性。细菌为了生存,它就会不断进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适应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以后再遇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抗生素就不起作用了,则必须使用更强力的抗渗故事,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会导致无抗生素可用。再者就是产生不良反应和二次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如对人体肾脏、肝脏、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造成损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趁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
抗发炎 先调整生活状态想了解自己有没有发炎,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检测身体C反应蛋白的数量(CRP),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生成的特殊蛋白,一旦身体发炎或组织受损,CRP就会急速上升。
若发炎仍属轻微,可先调整生活型态,积极控制危险因子。例如保持运动习惯、减少油炸饮食、加强摄取抗发炎食物,逐步降低体内发炎症状。改变生活后若仍未好转,可求诊医生,用药物直接抑制发炎。
教你六招防“炎”于未然远离炎症的侵害,可不能全靠药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防患未然,减少炎症带来的不良反应。
1坚持锻炼研究发现,每天2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抗炎作用。而肥胖会直接导致炎症反应,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4以下,有利于身体健康。
2无“炎“饮食很多果蔬含有抗氧化物,能消除体内自由基,抗击炎症,比如菠菜、西兰花、西红柿、洋葱、樱桃等。
坚果中抗炎物质含量丰富,每天吃点坚果可降低心脏病等患病风险。三文鱼、金枪鱼和沙丁鱼等鱼类,富含有助对抗炎症的脂肪酸。
流行病学发现,在长寿大国日本,人们以海产品为主的健康膳食模式,和口腔卫生的保持等,是降低体内慢性炎症水平、维持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
3睡眠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人体加油站,每天6~7小时必不可少。长期缺乏睡眠,机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遭受病菌侵袭,引发炎症。
4经常喝水多喝水有利于排除体内废弃物,女性尤其要多喝水。如果女性体内水分不充足,很容易导致妇科炎症。
5学会减压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人体内分泌紊乱,会促进炎症的发生。学会善于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6注意防护不要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化学品、二手烟环境下,医院应该戴口罩,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超然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