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主要症状 > 医院代谢内分泌团队系列
医院代谢内分泌团队系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美食诱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周围肥胖的人屡见不鲜。肥胖的身材不仅不好看,而且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元凶。
肥胖是由于身体能量摄入过多所致。除了通过“少吃多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外,增加机体的产热和能量消耗也是减少肥胖的重要途径。我们一直认为脂肪是肥胖的元凶,其实不然,经典的脂肪组织根据其分布和功能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主要以存储能量为主,而棕色脂肪组织燃烧能量为主,它们共同调节着我们的能量代谢平衡。因此,科学家认为棕色脂肪可能成为新的肥胖疗法的关键。最近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52,多名参与者中,那些具有可检测到的棕色脂肪的人比其他人遭受心脏病和代谢疾病(从2型糖尿病到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更低。这项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相关研究证实了先前学者提出的棕色脂肪的健康益处。除了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之外,近年来发现还存在第三种脂肪组织——米色脂肪(即介于白色和棕色之间),这是一群散落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细胞,当白色脂肪收到“某种指示”时,它可以由“白”变“棕”,具有棕色脂肪的燃烧能量的特性,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潜在的肥胖干预和治疗靶点。科学家们的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外界的刺激(如冷刺激等)或是一些基因层面的调节可以诱导白色脂肪米色化或促进棕色脂肪产热。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代谢综合征研究团队聚焦前沿,针对促脂肪产热抗肥胖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几年从小分子RNA,到信号通路,再到免疫细胞调控,从多角度发现了燃烧脂肪抗肥胖的新机制。微小RNA调控脂肪燃烧抗肥胖机制近年大量文献报道微小RNA对于代谢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褐色脂肪及米色脂肪分化发育及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代谢综合征研究团队胡芳教授课题组筛选和鉴定了多个调控棕色脂肪功能和白色脂肪米色化的微小RNA,发现miR-30家族成员miR-30b/c在维持棕色脂肪的功能和促进米色脂肪的发育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还发现了miR-a/基因簇与肥胖密切相关,通过靶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关键基因在抑制棕色脂肪的分化和米色化中起了负调控作用。
相关的研究发表在《糖尿病》杂志”上(JCR1区,IF=8.)。胡芳教授团队为我们从微小RNA调控脂肪产热抗肥胖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mTORC1信号调控脂肪燃烧抗肥胖机制mTOR信号通路是能量感应的中枢传感器。代谢综合征研究中心刘峰教授、刘美莲教授、胡芳教授和孟文博士分别利用多个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mTORC1信号通路上下游分子的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了脂肪组织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饮食诱导的肥胖、胰岛素敏感性,能量代谢及白色脂肪的米色化及产热中的负调节作用。
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代谢》(JCR1区,IF=21.)和《糖尿病》杂志”(JCR1区,IF=8.)。研究团队通过对mTORC1信号上游一负(Grb10)一正(Rheb)调控蛋白的研究,深入揭示了mTORC1信号通路在产热基因表达和白色脂肪米色化中的调控作用。
T淋巴细胞调控脂肪燃烧抗肥胖机制随着科技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脂肪组织的认识也越来越细致。脂肪组织包含着大量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胰岛素抵抗及能量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作为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被广泛报道。代谢综合征中心刘峰教授及周海燕博士近期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特异性敲除线粒体基因DsbA-L显著抑制了重要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促进饮食诱导棕色脂肪产热,增强机体能量消耗。该研究年伊始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JCR1区,IF=12.12)。这一研究工作揭示了脂肪细胞和组织T淋巴细胞的“对话”在饮食诱导的棕色脂肪产热中的重要作用,为从免疫学角度对抗肥胖提供了科学依据。总结提高米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功能,燃烧更多的脂肪有益于改善肥胖及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性疾病。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代谢综合征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多个新的调节米色脂肪分化发育及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重要因子、信号通路、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能为肥胖和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例如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并对发现肥胖和代谢性疾病药物治疗新靶点,以及探索肥胖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临床意义。本文作者孟文
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助理研究员
指导专家胡芳
医院代谢内分泌科研究员
研究方向:肥胖和糖尿病发病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转导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