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主要症状 > 食欲不振的鉴别诊断
食欲不振的鉴别诊断
食欲不振的鉴别诊断
一、食欲不振需与下述情况进行鉴别(1)与畏食鉴别。畏食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疼痛而不敢进食,并不是不想进食。如口、咽部疾病,食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1)口腔及咽部疾病:常见于口腔炎症、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肿脓、咽炎等,因咽下时疼痛而不敢进食。2)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癌,发生咽下疼痛。食管气管痿,咽下时发呛、咳嗽。3)神经系统疾病:如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发呛而不敢进食。4)肠缺血综合征:是由于肠道血管病变引起肠道血管灌注不良,常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硬化、肠系膜血管炎。在进食后发生肠绞痛,一般在进食后20分钟左右发生腹部痉挛性痛,多在脐周,可遍及全腹。起初偶尔发作,而后则每餐必犯病,从而使病人不敢进食。疼痛持续时间不等,多为1~2小时。5)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本病亦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发生腹痛,疼痛的部位多位于上腹部,为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很重,病人畏食,腹痛时间多为1~2小时。(2)与拒食鉴别:拒食是指拒绝进食,常见于精神病患者。二、顽固性食欲不振需注意以下疾病短时间发生的食欲不振,常有较明确的诱因,如发热、精神紧张、精神创伤、心情不畅、服用某些药物之后等,一旦诱因去除,常很快恢复。若食欲不振持续时间较长,如已超过2~3周,特别是又伴有体重下降者,应仔细检查以找到发病的病因。顽固性食欲不振,伴有明显体重下降者,除神经性厌食外。多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1)神经性厌食是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有意节制饮食以减轻体重,保持体型。开始多有饥饿感,时间久后,则发生明显的厌食。因为长期吃食物过少,出现营养不良、代谢及内分泌障碍。体重减轻可达原体重的25%以上。男性可发生性欲低下,女性可发生闭经。多见于青年女性。最后可发生恶病质,甚至死亡。(2)常见内分泌疾病:1)席汉病:因在分娩时大出血引起垂体缺血坏死,引起腺垂体功能障碍。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出现产后无乳、闭经、脱发等。甲状激素不足,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怕冷、反应迟钝、皮肤干燥、心跳缓慢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出现无力、低血压、低血糖等。消化系统症状为腹胀、便秘及明显的食欲不振。2)甲状腺功能减退,亦可发生明显的食欲不振。3)Addison病:由于双侧肾上腺皮质萎缩、结核、肿瘤引起的肾上腺严重破坏。除有疲乏无力、色素沉着、体重减轻、血压下降,亦可有明显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但酮症酸中毒时,则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并可有严重的腹痛。5)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强烈的精神刺激、严重感染、手术等因素,引起大量的甲状腺素进入血液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多食、消瘦。但在危象时,可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3)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胰腺癌。(4)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结核病。三、食欲不振的伴随症状对其发生病因的鉴别有帮助(1)伴有发热:除有感染外,应除外恶性肿瘤。(2)伴有黄疸:应首先考虑由肝脏及胆道疾病所致。(3)伴有腹痛:除由于消化系统病变引起外,右心室衰竭引起的肝及冒肠道淤血、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均可有严重的腹痛伴有食欲不振。(4)伴有近期消瘦:常见于胰腺癌、肝炎、结核病、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5)伴有腹泻:常见于胃肠道炎症,由于腹泻而引起的电解质丢失,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也可引起食欲不振。(6)伴有贫血:除有血液系统病变外,亦可见于尿毒症、胃肠道肿瘤。(7)伴有明显的乏力:常见于肝炎、尿毒症、严重贫血、严重结核病、恶性肿瘤、垂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等。END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