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主要症状 > 大咖述评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策略的探讨
大咖述评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策略的探讨
巫协宁教授是我国消化病学元老级的专家,年愈九旬的他仍博览群书勤于笔耕,每周查房或会诊疑难杂症。为分享巫老脂肪肝诊疗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特摘录他近期发表在《实用肝脏病杂志》的大作,供广大医生和病友参考学习。
巫协宁教授简介
年生,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及理学士学位。年受世界卫生组织资助去日本东京都老年病院研修老年病学,获客座研究员证书。毕业后行医,年破格晋升内科主治医师,后升任副主任医师。年医院内科兼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上医大硕士生导师荣誉证书、上海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年退休,但仍参加会诊、顾问工作。
历任上海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委员、顾问,上海市肝病学会常委,上海市老年医学会委员;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委,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定委员。担任《中华消化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胃肠病学》、《肝脏》等10本杂志编委,以及《国外医学·消化分册》副主编。
长期从事消化科和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在消化科方面,对表浅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汁郁积;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一些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诊治经验。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策略的探讨和建议
在FarrellGCetal编撰的权威性著作《脂肪性肝病实用指南》一书中,有些学者提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主要是肝脂肪变和胰岛素抵抗(IR)引起,其中肝脂肪变、氧化应激、Toll样受体4、内毒素反应、细胞因子、初始免疫、纤维生成与疾病发展均与基因变异有关,甚至提出了小叶性炎症、纤维性变、ALT、AST变化也由基因控制。治疗上需改变生活习惯,纠正IR,抗氧化。除手术和修饰基因(Geneticmodifier)外,目前尚无更好的治疗疗法。该书不足之处是没有认识到瘦素在NAFLD和NASH几个重要环节中的致病作用,但很多文献却已提及其重要性,而即使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没有抑制瘦素和抗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因而认为目前尚无治疗良策。我复习了该书全部内容和百余篇国内外文献后,提出在NAFLD全程的五个重要环节采取多靶点的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策略,以供参考。
五大重要环节
1游离脂肪酸与肝脂肪变脂肪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FFA),这些脂肪酸由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不足而被转化合成为甘油三酯在肝内沉积成为肝脂肪变(脂肪肝)。FFA有脂毒性,可损伤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溶酶体膜,也降低胰岛素信号传导,抑制三羧酸循环运转,使肝糖原合成障碍或糖异生不受节制而使肝糖输出增加,引起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成为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成因。FFA的氧化应激反应产生活性氧(ROS),可致脂质过氧化、调节生长因子基因的DNA损伤和肝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内质网应激,进一步刺激脂质生成而加重了IR。胡义扬等采用祛湿化瘀方(茵陈山栀五味)能降低FFA、减轻炎细胞浸润,从而改善了肝脂肪变。方中栀子提取物去羟栀子苷(京尼平,Genipin)有抑制FFA所致肝细胞脂质蓄积、抑制NF-kβ活化及TNF-α基因表达、升高脂联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低高胰岛素血症和空腹血糖,还有显著的抗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2脂肪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包括瘦素、TNF-α、IL-6、抵抗素和脂联素。瘦素是导致NAFLD发展为NASH及肝纤维化最为重要的脂肪因子,它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是导致IR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增加TNFα分泌及促进炎症反应;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的基因表达,促使血管生成和纤维生成;它还具有致癌作用。
TNFα能改变多种蛋白激酶活性,直接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下调葡萄糖转运体(Glu-t)4,是致糖代谢紊乱的一个因素;可刺激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与瘦素有相互增强的作用,而与脂联素却有相互抑制的作用。此外,TNF-α还可损伤肝细胞。IL-6可由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具有与TNFα相似的抑制脂联素作用,与炎症纤维化也相关。
抵抗素也能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且有诱导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物(SOCS)-1分泌的作用,与IR有关;通过NF-kβ途径刺激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2、IL-6和IL-1,有促进炎症和纤维生成的作用。
以上这些细胞因子有复杂的多方面作用,其中只有脂联素是唯一的保护性因子,它能抑制TNFα合成与释放,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E-选择素等粘附分子分泌,抑制抵抗素和内质网应激,下调与脂肪酸合成的关键物质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增加FFA氧化,改善肝脂肪变;增加外周组织及肝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腺β细胞分泌功能,改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活性,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从而减轻肝纤维化。它还能减低体脂肪和体质指数(BMI)。
在治疗上,二甲双胍有降低FFA、甘油三酯、胆固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增加脂质和糖降解,从而减低肝脂肪蓄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Glut4基因表达和三羧酸循环运转,促进肝脏和骨骼肌的葡萄糖摄取与利用,从而降低空腹血糖,改善IR;它还能降低食欲,有短暂的腹泻等副反应,可使体质量减轻,促进了治疗作用。吡格列酮有刺激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抑制脂肪细胞释放TNFα和IL-6,下调抵抗素,抑制脂解速度,降低FFA水平,提高肌糖转运,增加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中药葛根素(Puerarin)能增加瘦素受体mRNA水平,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抑制瘦素,促进JAK2/STAT3磷酸化,从而改善IR和肝脂肪变[16];限制甘油三酯合成,降低肝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姜黄素能抑制FFA及肝内甘油三酯合成,改善肝脂肪变;抑制TNFα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抗氧化、升高脂联素水平,可阻断瘦素信号通路,改善瘦素抵抗和IR。
3胰岛素抵抗近年来,研究提示脂肪酸、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均参与IR的发生发展,其中尤以瘦素、TNFα和脂联素最为重要。胰岛素抵抗是NAFLD及NASH发病的核心环节,是糖脂代谢紊乱的主因,而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已成为当今NAFLD治疗的一大难题。如它们长期存在会向着发生糖尿病或伴有心血管事件的严重后果,并可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甚或发生肝细胞癌。
上述凡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中西药均有助于减轻IR,凡是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或提高瘦素受体表达的药物也有减轻IR的作用。葛根素和姜黄素均有应用于IR治疗的价值。
4血管生成与纤维化生成肝细胞脂肪蓄积、肿胀和肝窦周围纤维化可使肝窦变窄,因影响血流灌注而产生新生肝窦,这种血管新生是“促与抑”血管生成两者失衡的结果。瘦素可增加VEGF和血管紧张素(Ang)-2基因表达,使带有CD34标志的新生血管显著上调。新生血管的增多伴随着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一些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和VEGF都有强力的促血管生成和促纤维生成的作用。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进行性增加也刺激血管新生。现知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纤维生成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鳖甲煎丸、复方鳖甲软肝片和姜黄素都有抑制VEGF生产的作用。
5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导致肝纤维化的核心步骤,而瘦素在纤维生成中有重要作用。瘦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上调肝内TGF-β1表达,同时也可诱导库普弗细胞产生TGF-β1和结蹄组织生长因子(CTGF),促进纤维生成。瘦素也直接作用于HSC,加速其增殖。HSC活化可使成纤维细胞表型转换,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能合成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他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缺乏瘦素的小鼠不能生成纤维成分,但授与外源性瘦素能改变其纤维生成的能力。瘦素还刺激Ⅰ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SMA)α和与HSC活化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包括PDGF、TGF-β1、CTGF等,同时也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中药姜黄素能抑制HSC的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阻断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显著改善IR;还能通过阻断瘦素信号通路,消除瘦素对HSC的活化作用。此外,姜黄素还阻断PDGF和TGF-β1信号传导,抑制纤维化形成[20,21],可用于NASH患者肝纤维化的防治。鳖甲煎丸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均能抑制HSC活化,抑制瘦素与其受体结合,阻断JAK2/STAT3通路,下调TGF-β1表达水平[22]。复方鳖甲软肝片还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化,降低TIMP-1及ECM沉积;抑制HIF-1а、VEGF和CTGF表达。丹参能减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水平,减轻炎症,有抗氧化和较弱的胶原酶活性,从而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除针对以上5个重要环节的治疗外,也不能忽视一些基本的治疗,即运动与饮食结合疗法。有研究提示单纯性肥胖患者可采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降低肥胖女性血脂、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甚至可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如结合阻力训练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NASH患者可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使体质量、腰围、腰臀比(WHR)、脂肪含量、BMI、血清TG、ALT、AST和GGT水平下降。有氧运动结合阻力训练还可增加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27]。关于饮食,宜采取中等度热量限制,改变饮食组分而予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减少蔗糖饮料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并增加纤维含量。游泳训练12周能减低血清甘油三酯、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血清TNFα和肝脏TNFαmRNA水平,升高PPARαmRNA水平表达,减低氧自由基、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
治疗策略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应减轻体质量,控制饮食,增加有氧运动,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中药单药栀子苷(京尼平)的使用可以有助于降低肝脂肪酸水平,改善肝脂肪变程度,还能抑制TNFα,升高脂联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给予二甲双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给予吡格列酮能升高脂联素,降低血浆FFA、TNFα、IL-6及抵抗素,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中药葛根素和姜黄素能阻断瘦素信号传导,姜黄素还能升高脂联素,抑制TNFα、抵抗素和内质网应激,有防治IR的作用。血清VEGF和细胞角蛋白(CK)-18水平升高往往提示有血管生成与肝纤维化形成。复方鳖甲软肝片和姜黄素均能抑制瘦素和HSC活化,对肝纤维化均有治疗作用。最近,还有报道脂肪肝可伴有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升高[25],想必其中也包括了脂肪性肝炎和NASH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还在于防止疾病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展。
总结
针对NAFLD患者的治疗,我认为需要解放思想,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更要立足于创新,采用作用于多环节和多靶点的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的重点应当是减轻体质量、腰围,减低脂肪酸,抑制瘦素,升高脂联素,纠正IR和防治肝纤维化。栀子苷、姜黄素、葛根素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措施的实施、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选择可能还需要摸索。
爱肝联盟是什么?
爱肝联盟是国内百余位肝病相关学科专家,联合《大众医学》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共同发起的肝病患者关爱平台。
顾问:翁心华曾民德管又飞魏来侯金林贾继东蔡威杨秉辉陈成伟王贵强徐小元任红
主席:段钟平庄辉
执行主席:范建高
共同主席:厉有名高鑫王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