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诱发病因 > 大医精诚,追忆2015年仙逝的国医大师
大医精诚,追忆2015年仙逝的国医大师
东营正和堂中医 徐景藩对患者如同亲人,每开一味中药,都要反复斟酌,总是把最佳配伍的药方给患者。同时,自己还核对药名、药量。患者非常信任他,常常半夜来挂他的号。
徐景藩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相互补充。他联系现代医学对胃生理功能的认识,提出“胃能磨谷论”,临床上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治疗急性胰腺炎,他采用清化通腑消滞法和外治法,颇有良效。
「程莘农」,针灸泰斗,小银针造「神话」
5月9日在珠海逝世,终年94岁。
程莘农教授独创了“程式三才”针灸手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中国针灸界的泰斗。
他著有《中国针灸学概要》,不仅是中国学生的教材,还成为美国针灸医生的资格考试蓝本。
挂号费30年始终是1元
从年恢复工作后的30多年来,程莘农的挂号费始终是1元。医院门诊挂号费规定,那个年代,主任医师5元,副主任医师3元,普通1元。医院只收1元钱的普通挂号费。问起原因,他真情地说:“病人得病已经很痛苦了,为他们减轻些负担总是好的!”
小银针创造出一个个“神话”
多年来,经程莘农针灸治疗过病人有10万人次之多,其中一些病例一直被业界称颂,也创造出了一个个中医针灸“神话”。
他把针灸传到多个国家
程莘农的学生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巴西、美国、英国等个国家的人。如今,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使用或研究针灸。
「郭子光」,学识渊博,耕耘不息
年5月17日晚,国医大师郭子光在成都逝世,享年83岁。
在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郭子光叮嘱女儿“丧事从简”,“治丧期间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不搞告别仪式”。后来因为考虑到确实有很多人想要来祭拜,就设了简单的灵堂。
生病期间,郭老不仅继续坐诊,还去日本、澳门讲学,每两个月去广州的工作室指导学生。直到年秋天,他的病情恶化,在做学术讲座时力不从心,只能坐在椅子上完成演讲。即使如此,郭子光仍旧亲自撰写演讲稿。
师生情深,大家风范
几年前,郭老听闻一名女学生因家庭贫困,每天靠给同学送牛奶补贴生活。他几经周折联系上女孩的班主任,向年级的10名贫困学生捐助了元钱。这些年,他每年请学校推荐贫困生,这些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捐赠人是谁,郭老只是委托校报上这样写:“一位退休的老师”要捐助,让学生们报名。
大师传承,薪火相传
郭子光学识渊博,耕耘不息,著述丰厚,主编出版了《现代中医治疗学》、《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等近20部著作,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余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郭子光的家人,对他的医学手稿、著作等进行详细的整理,并全部存放至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的图书馆,供学生研究。
「干祖望」,力挺中医,八字养生诀
民间对中医中药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比如:西医疗效快,中医起效慢,有了慢性病才看中医,或者西药有副作用,中药基本没有副作用,可以自行用药等等。
干祖望说,不光老百姓这么认为,连一些半吊子中医也是,以为只要《临床常用中药手册》往口袋里一放,就可按方拿药,“打遍天下无敌手”。他们以为书上早就把咳嗽痰多、伤风感冒、肝痛拉稀……的药,开列得详详细细,一览无遗。
假如痰多咳嗽,什么陈皮、半夏、川贝粉、象贝粉、杏仁……依样画葫芦,照抄无误。
却不知道“痰”症还分风痰、湿痰、燥痰、顽痰、惊痰、脾虚生痰、脾阳无温生痰、肾水泛滥生痰等。是药三分毒,以上诸药仅能应付风痰、湿痰,除此以外的痰症用同样的药,便成催命符。
谁说中医会死,我第一个不答应
五四运动以后,鲁迅等左翼知识分子提出,要把“祖传秘方,丹药丸散”“统统踏倒”。国民政府时期,一度颁文限制并取消中医诊所。建国初期全国仅有4医院、病床30张。亲身经历过中医半个世纪废兴的干祖望,从不相信中医会死。
八字“养生经”——童心、猴行、龟欲、蚁食
童心,就是要保持儿童一样的心态,无忧无虑,生机勃勃,对周围的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猴行,简而言之就是像猴子一样善于运动,喜欢运动。龟欲,做人应该像乌龟那样,该缩头时缩头,不贪不争,安分守己,谨护自身。蚁食,有两层意思:一是吃得少,二是吃得杂。这样不仅能够保护肠胃功能,还能吸收充足的营养
「贺普仁」,针灸大家,火针传承
本文的开头的中医故事就是贺老先生讲的。
这位老中医于8月22日离开了我们,贺老先生是首届国医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中医针灸学家。
提起贺普仁,很多老百姓一准会想到火针。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火针已经少有人用了,到了几近失传的地步。而面对疑难杂病,使用毫针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对此,贺普仁寝食难安,他想起牛泽华老师曾经用过的火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他创立了“病多气滞”的中医病机学说和“贺氏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在理论研究、治疗方法及针具等多方面做出创新,挖掘出了火针,发明了贺氏火针针具,制定了国家标准火针技术操作规程。研制了贺氏针灸铜人。
“贺氏针灸三通法”不仅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现在,临床应用贺氏火针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疑难病症近百种。
贺普仁一生博览群书,收藏有大量珍贵的针灸古籍,其中不乏善本、孤本,被誉为国内“针灸藏书第一家”。
「李士懋」,志擎脉诊大旗誓为铁杆中医
中医学中的“脉”,在一般人眼里则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玄异之感。
老先生毫不讳言自己要扛起“脉诊”的大旗。而他也沉浸于脉学之海,陶醉其间。
李老师的指肚比常人宽厚,用于诊脉有先天优势,接触面大,血管神经丰富,感受到的脉象也就更准确。
传统观点认为,四诊的顺序说明了其在诊断中的主次地位。但李士懋认为,“望闻问切”是四诊在诊断过程中运用的顺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后排列,继而提出“脉诊在辨证论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甚至将脉诊提高到在四诊中占据五成到九成的重要位置。
李老类似的探索和见解还有很多。比如针对西医治疗对脉象的影响,他提出要引起注意,以免误诊、误治。他在自己的著述中附上年轻时受此影响而误诊的病案。心胸之磊落,令人钦佩。
李老说:“自古论脉详且尽矣,本不容吾等无名之辈置喙。但在50余年不断学习、实践中,萌生了些有别于传统的见解,故而斗胆写了出来。”他的多部著述,都是脉学话题。
毕生追求:溯本求源,平脉辨证。
「朱良春」,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
朱良春老先生于12月14日驾鹤西去。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出版著作众多,对中医界有深渊影响。
对风湿病的治疗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来诊治患者数以十万计。自年建所以来,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疾病余种。患者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美、欧、日、东南亚等地。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而朱良春经验方“益肾蠲痹丸”是如今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很多癌症患者在朱良春这里绝处逢生。
朱老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一名医生,是学无止境的,只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达到“上工治未病”的境界,才算是一个好医生。每一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都各有独到的经验,这些的经验是很宝贵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地继承,还要发扬光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多做一点有益的贡献。
缅怀追思国医大师们对中医事业与贡献,
愿一路走好,
高山仰止,乘愿再来!
专业中医养生知识传送人:东营正和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