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胰腺炎 > 饮食护理 > 药师说药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治疗急性胰腺
药师说药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治疗急性胰腺
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学的“腹痛”“脾心痛”“结胸”等范畴。其病因包括饮食不节、饮酒、蛔虫内扰、六淫之邪等。病机主要以湿、热、瘀、毒蕴结中焦致脾胃升降、肠之传化、肝之疏泄失常,最终导致腑气不通,并可有郁、结、湿、热、瘀、厥、脱等7个关键环节。究其病性,在本则为脾胃运化失常,属虚;在标为气滞、湿热、实热、血瘀,属实。其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常涉及心、肺、肾、脑、肠等多个脏腑。本病起病急,部分病例来势凶猛,迅速恶化而危及生命,若经内科治疗无效,应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应重点掌握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和理气疏肝4大原则。中医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包括肝胆湿热、胃肠热结、实热结胸、瘀热互结、腑闭血瘀、内闭外脱等6个证型;恢复期分为肝脾失调、气阴两虚2个证型。临床治疗上,应先确定其类型及证候,再确定治法。
选药原则
中成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应根据其类型及证候不同选择药物,做到辨证施治、对症用药。(1)急性期:肝胆湿热证型宜采用清肝利胆、清利湿热药物;胃肠热结证型宜采用清热、通腑、攻下药物;实热结胸证型宜采用清化痰热、泻肺逐饮药物;瘀热互结证型宜采用清热泻火、祛瘀通腑药物;腑闭血瘀证型宜采用清热通腑、化瘀导滞药物。(2)恢复期:肝脾失调证型宜采用疏肝健脾、和胃化湿药物;气阴两虚证型宜采用益气生津、养阴和胃药物。
用药方案
一、急性期
1、肝胆湿热证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拒按,胁痛或呃逆,发热,倦怠,大便不畅或干结,小便短,目黄身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宜选用:
(1)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每次6片,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2.5g(1袋),每天3次,开水冲服;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或遵医嘱。
(2)龙胆泻肝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大蜜丸,每次1或2丸,每天2次;水丸,每次3~6g,每天2次;颗粒剂,每次6g,每天2次,开水冲服;胶囊剂,每次4粒,每天3次;片剂,每次4~6片,每天2或3次;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
2、胃肠热结证型主要表现为腹痛剧烈,由上腹至脐部,甚者从上腹至少腹满痛,有痞满燥坚征象,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口干渴,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或燥,脉洪数或弦数。宜选用:清开灵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次;重症患者20~4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3、实热结胸证型主要表现为胸腹痛,胁痛,心下满硬,痛不可近,发热畏寒,口苦纳呆,气息短促;苔薄黄,脉弦或滑数。宜选用:
(1)至宝丹,每次1丸,每天1或2次。
(2)清开灵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次;重症患者20~4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4、瘀热互结证型主要表现为腹部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有包块,或皮肤青紫有瘀斑,发热夜甚,口干不渴,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或有瘀斑,脉弦数或涩。宜选用:
(1)丹参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或2次;或4ml,溶于5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每天1或2次;或10~2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2)清开灵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次;重症患者20~4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3)川芎嗪注射液,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5、腑闭血瘀证型主要表现为脘腹疼痛如锥如割,呕吐剧烈,高热不退,或兼黄疸,腹水,小便如茶,大便秘结;舌质绛或紫,苔黄燥或灰黑,脉弦数而微涩。宜选用:
(1)丹参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或2次;或4ml,溶于5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每天1或2次;或10~2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2)清开灵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或2次;或4ml,溶于5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每天1或2次;或10~2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6、内闭外脱证型主要表现为脐周剧痛,呕恶身热,烦渴多汗,面色苍白,肢冷搐搦;舌质干绛,苔灰黑而燥,脉沉细而弱。宜选用:
(1)参附注射液,5~20ml,溶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20~ml,溶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2)参麦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次;10~6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二、恢复期
1、肝脾失调证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上腹部、胁部微感胀满,进食后明显,纳食不香,或轻微恶心;舌苔白或白腻,脉弦缓。宜选用:
(1)金佛止痛丸,每次6g,每天2次。
(2)逍遥丸(颗粒),大蜜丸,每次9g,每天2次;浓缩丸,每次8丸,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15g,每天2次,开水冲服。
2、气阴两虚证型主要表现为精神疲倦,少气懒言,纳呆食少,或饥而不欲食,口干,脘痞不舒,大便干;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宜选用:参麦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天1次;10~6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用药提示
1、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具有清热,祛湿,利胆作用,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肋痛。偶见药疹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及表现为畏寒喜暖、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等者慎用;本品不宜过量、久服;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肾脏病等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2、龙胆泻肝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作用,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等。长期服用可导致肾损害;少数患者可见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妊娠妇女禁用;肾功能不好者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糖尿病患者不宜服颗粒剂、口服液;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3、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作用,用于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患者。偶有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做脱敏处理。过敏体质者、妊娠妇女及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品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配伍使用。本品产生沉淀或混浊时不得使用。
4、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不良反应:偶见变态反应等等不良反应;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不能使用。
5、参附注射液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作用,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偶见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对本品过敏或有严重变态反应史者禁用;避免直接与辅酶A、维生素K3、氨茶碱混合配伍使用;不宜与中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及藜芦中药等同时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不能使用。本品含有皂甙,摇动时产生泡沫是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6、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作用,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偶有谷丙转氨酶升高及口干、口渴、舌燥等不良反应。对本类药物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阴盛阳衰者不宜用;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用;用量过大或应用不当,可引起心动过速,晕厥等症;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7、金佛止痛丸具有行气止痛、舒肝和胃祛瘀作用,用于胃脘气痛,月经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疼痛。对本品过敏和月经过多、妊娠妇女及糖尿病患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表现为唇燥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胃阴虚者不宜用;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服药期间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8、逍遥丸(颗粒)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作用,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月经过多者和感冒时不宜服用。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医院就诊。服药期间忌寒凉、生冷食物。
来源: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文: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孙艳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